[发明专利]奶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2766.3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6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庞永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庞永国 |
主分类号: | A61J9/04 | 分类号: | A61J9/04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刘新年 |
地址: | 5114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奶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奶瓶。
背景技术
传统的奶瓶由瓶身、瓶盖以及弹性奶头组成,奶瓶除了弹性奶头上的小孔之外都是紧密密封的,在婴儿吮吸奶液时,瓶内的液体体积减少,空气体积增大。然而,外界空气无法进入奶瓶,瓶内产生负气压。瓶内形成负气压后,增加液体从弹性奶头流出阻力,从而迫使婴儿费力地吮吸弹性奶头以获取奶液。当瓶内形成较大负气压后,外界空气容易随呼吸进入奶瓶内,使奶瓶中产生大量气泡。这些含有气泡的奶液被婴儿吸吮进入腹内,当吸入腹内的气体累积达一定数量后,会诱使婴儿吐奶,而且在胃和消化道中过量的空气会造成腹痛。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极容易被氧化流失,而维生素A、E具有氧化性;当维生素C含量降低至一定程度后,维生素A和E也开始流失。外界空气从弹性奶头上的小孔进入瓶体的过程中,空气与奶液的接触时间长,使奶液中维生素A、C、E含量明显减低,甚至完全流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奶瓶。它可以消除在吮吸奶液时瓶内形成负气压及减少空气与奶液的接触时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奶瓶,其中包括:
瓶身,具有一瓶颈;
顶盖,安装于瓶身;
奶嘴,所述奶嘴具有径向延伸的固定部,固定部位于顶盖与瓶颈之间;
通气装置,所述通气装置安装于奶嘴与瓶颈之间;所述通气装置包括空气引入件、通气管以及弹性塞阀;所述空气引入件包括空气通道,空气通道一端与通气管相通,另一端与外界空气相通,通气管安装于空气引入件的下端;弹性塞阀包括内塞、环形密封圈,环形密封圈和内塞之间形成环形凹槽,通气管的下端卡持于环形凹槽内,环形密封圈的直径大于内塞的直径;所述通气管下端与弹性塞阀之间存在导气通道;奶瓶处于直立姿态时,环形密封圈紧贴于通气管外侧;奶瓶处于喂养姿态时,环形密封圈离开通气管外侧,瓶外空气通过空气通道、通气管以及导气通道进入瓶内。
上述内塞通过其与通气管内壁的摩擦力将弹性塞阀固定在通气管下端。所述内塞可为圆柱体、圆柱体与环形体的结合体等,内塞的外直径等于或略大于通气管下端内径。
在内塞外壁与通气管内壁之间具有第一孔隙,在环形凹槽槽底与通气管底端之间具有第二孔隙,所述导气通道由第一孔隙与第二孔隙组成,第一孔隙与第二孔隙相通。上述内塞外壁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通气管内壁形成第一孔隙。
上述通气管下端内壁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内塞外壁形成第一孔隙。
上述环形凹槽槽底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通气管底端形成第二孔隙。
上述通气管底端设有开放式通气孔,所述开放式通气孔与环形凹槽槽底形成第二孔隙,所述环形密封圈可将开放式通气孔完全覆盖。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密封圈的内径略大于通气管下端外径,环形密封圈与通气管存在第一间隙。当奶瓶处于直立姿态时,环形密封圈在瓶内液体的作用下,发生变形,环形密封圈紧贴于通气管下端外壁。当奶瓶处于喂养姿态时,外界空气通过空气引入件的空气通道、通气管、导气通道及第一间隙进入瓶内。
作为优选,所述瓶身上设有上液位线。
作为优选,所述通气管下端的直径大于通气管其它部分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内塞的外壁设有凸环圈。作为优选,当所述第一孔隙与第二孔隙位于不同组件时,内塞的外径小于通气管内径,凸环圈外径等于或大于通气管内径。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塞阀下端还设有拉柄,抽动拉抦,可将弹性塞阀与通气管分离。
上述环形密封圈内壁或通气管下端外壁的表面是粗糙的。
本发明奶瓶处于喂养姿态时,环形密封圈离开通气管下端外壁,外界空气通过空气引入件的空气通道、通气管、第一孔隙、第二孔隙进入瓶内,可防止吸出液体时在瓶内形成真空。因此,液体能连续地从奶嘴流出,令使用本发明奶瓶吸奶的婴儿不易吞咽下空气并发展成腹痛。外界空气从通气管下端进入瓶内,可减少空气与奶液的接触时间,从而降低奶液中维生素的流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分解视图。
图2为图1的A部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空气引入件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空气引入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弹性塞阀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弹性塞阀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分解视图。
图8为图2的A部局部放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庞永国,未经庞永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27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