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的热风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0379.6 | 申请日: | 2012-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8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生;鲁豫鑫;董玛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H3/04 | 分类号: | F24H3/04;F24H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风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机电工程领域中的工业用热风机,是一种节能型的高速热风机。
背景技术
热风机是现代工业热源升级换代的首选产品,是热风输送炉、干燥炉、烘箱、封装机等各种机械的最佳热风源配置。它一般由电机驱动叶轮对空气进行加压,并经加热装置进行加热达到所需的温度后,输出高压的热风。热风机的驱动电机工作时会产生相当的热量,传统的冷却方式是通过后置式轴流风扇进行吹风,流动的压力空气经过电机外壳时与外壳上的散热片表面进行热交换把热量带走,最后散发到大气中,这样,尽管实现了冷却电机的目的,但这部分热量却完全浪费掉了。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一部分热量,使之成为有用的能源,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在热风机中,利用冷却电机定子和轴承的热量来为进入风机的空气实现预热,在实现对电机等进行冷却的同时,达到了节能之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型的热风机,它由驱动系统、鼓风系统、预热进风系统以及二次加热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驱动系统又包括驱动电机定子和转子、转轴、前后支承轴承、前后轴承座和电机壳体等,鼓风系统又包括风室前盖、叶轮和风室后盖、进风口和出风口等;预热进风系统包括带螺旋散热片的电机壳体、外风罩以及风机后端的进气口;二次加热系统包括加热装置和出风通道等。
上述节能型的热风机采用高速电机驱动,驱动电机定子与转子分别固定在电机壳体与转轴上,电机的转轴由前、后轴承组支承,前、后轴承组分别为两套平行配置的角接触球轴承组成。
上述节能型的热风机,其电机壳体的外侧有螺旋形的散热片,与外风罩一起构成螺旋通风道,并与鼓风系统风室后盖上的进风口相通。
工作时,电机转轴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在风室的进风口处形成负压,外部空气被从外风罩后部的进气口吸入,经过螺旋形风道时与电机壳体上的螺旋散热片表面接触进行热交换;由于驱动电机在工作时电机定子和支承轴承都会产生一部分热量并传递给电机壳体、前后轴承座,风道内流动的空气便通过热交换冷却电机壳体来冷却电机定子和轴承,同时获得预热;预热后的空气从风室进风口被吸入风机鼓风系统的风室后,被叶轮带动形成高压并到达风室前盖上的出风口,再经过加热系统进行二次加热达到所需温度后由出风通道输出。本发明使风机在工作时既实现了对驱动电机的冷却,又充分利用驱动电机定子等部位的发热量对进入风机内的空气进行预热,达到了节能之目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突出实质性的特点和显著进步:
(1)利用风室进风口的负压作为动力,利用电机壳体和外风罩组成的螺旋状通道作为通风道,以电机壳体外侧上的螺旋形散热片作为热交换的界面,进入通风道内部的空气作为冷却媒介,使外部空气强制进入通风道内部对电机等进行冷却;
(2)利用电机和前后轴承所产生的热量对进入通风道内部流动的空气进行预热,并作为风机的进气,使之加热到预定温度时需要耗费的能量大大减小,具有明显节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节能型热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空气在电机外壳和风机中的流动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节能的热风机,包括风室前盖1、叶轮2、转轴3、风室后盖4、进风口5、前轴承座6、前轴承7、电机壳体8、电机转子9、电机定子10、外风罩11、套圈12、后轴承13、后轴承座14、电机后端盖15、进气口16、出风通道17、加热装置18和出风口19。
所述电机转子9由前支承轴承7和后支承轴承13支承,电机壳体的外围套装外风罩,电机定子10与电机壳体8直接固定连接,电机转子9直接固定在转轴3上,转轴3两端为两组平行配置的角接触球轴承作为前、后支承轴承组7和13,前、后轴承组分别安装在前轴承座6和后轴承座14内部。
上述风机的电机壳体8的外侧有螺旋形的散热片,与外风罩11一起组成螺旋状的通风道。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特别之处是:
所述风机前盖1有所述出风口19,在出风口19外侧安装所述二次加热装置18,外风罩11后端部开有进气口16,风机的风室后盖4上有所述进风口5,分别连通所述螺旋状风道的两端。
参见图2,驱动电机带动叶轮在风室内高速旋转,在风室的进风口5处形成负压,外部空气被风机从外风罩11后方的进气口15吸入,流经螺旋风道内部,螺旋形散热片表面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与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冷却电机壳体8,进而冷却电机定子10、轴承7和13;同时也是对空气进入风室内之前的一个预热过程,预热后的空气从风室后盖4上的进风口5吸入风室内部,被高速旋转的叶轮2带动成为正压后到达风室前盖上的出风口19,再经过加热装置18进行二次加热后,达到所需温度由出风通道17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03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却液喷射装置
- 下一篇:太阳能饮用水自动供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