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刀具的加工方法及专用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0184.1 | 申请日: | 2012-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9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伍钢;王银山;张铭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江工具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28 | 分类号: | B23P15/28;B21J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3002 陕西省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刀具 加工 方法 专用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切削刀具的加工方法,同时涉及一种锻压模具,特别是刀具的锻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切削刀具的加工方法是将高速工具钢棒料先通过车铣磨削,使其成为设计形状,然后经过淬火处理,最后进行精密磨削成型。通常,一把成形的刀具需用1.5-2.2倍量的棒料,车、铣、磨、淬火处理所用工时也较多,淬火处理中还不免产生废品,因此,总体加工成本较高,加工效率低。另外,由于现有高速工具钢棒料的碳化物级别是表面好,芯部差,越靠近芯部的金属晶粒越不及表面的致密,而在刀具的成形过程中,车、铣、磨削掉的是棒料靠近外部碳化物致密的部分,留下作为刀齿的刃尖部位却是碳化物级别较差的部分,而且,车、铣、磨削出的排屑槽还造成了刀具整体强度的不均匀,因此,按现有技术加工的成型刀具容易弯曲、崩齿、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刀具加工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出一种能够降低成本并能加工出高质量刀具的新方法,同时提供这种刀具加工方法中所使用的专用模具。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刀具的加工方法,将一段直径与成型刀具杆部直径相当的高速工具钢棒料加热至适合锻造的温度,放入与所述成型刀具外形相同的专用模具型腔内进行锻压,成形后脱模,再做精铣、精磨加工处理。
一种上述方法中所使用的专用模具,由上模、下模和模套组成,上模外形为圆柱形,上模型腔为上小下大的圆锥形,锥度为2°~5°;下模型腔与成型刀具的主体外形相同,下模外形为上小下大的圆锥形,锥度为2°~5°,模套内壁与上模和下模的外壁间隙配合,上模型腔连通排气孔,上模能在模套上段自由上下滑动。
所述上模型腔下段的优选锥度为3°。
所述下模型腔的优选锥度为3°。
所述下模为纵向等分三瓣模块。
本发明方法适合各种金属切削刀具的加工,特别是一些特殊刀具例如锥柄插齿刀、锥柄菌形铣刀和锥柄钻头等加工,棒料用量不超过成型刀具的1.1倍,减少了成形前的车、铣、磨削工序,成型后的加工量很少,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成品率,更为显著的是锻压过程中能消除原棒料中存在的气泡、裂纹等缺陷,成型刀具各部位金属晶粒的致密度一致,硬度均匀,质量更好,寿命更长。作为本发明方法中所使用的专用模具,其构造简单,工件固定方便,锻压时工件容易成形且应力分布均匀,三瓣模块式下模在退模时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整体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2是模套半剖面图。
图3是上模局部剖视图。
图4是下模整体俯视图。
图5是下模三瓣模块之一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上模,2.模套,3.下模,4.排气孔,5.上模型腔,6.下模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插齿刀的加工方法,截取一段高速工具钢棒料,该段高速工具钢棒料的体积大于欲加工成型插齿刀体积的3-5%,其直径与该成型插齿刀杆部直径相当,将其在高温炉内加热至适合锻造的温度,然后放入与该成品插齿刀外形相同的专用模具型腔内进行锻压,脱模后再对其做铣、磨加工处理。
上述方法适合各种金属切削刀具的加工,只是专用模具的型腔、型号不同。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方法中所使用的专用模具由上模1、下模2和模套3组成。上模1的外形为圆柱形,上模型腔5为上小下大的圆锥形,锥度为3°,也可以是2°~5°内的任意角度;下模型腔6与成型刀具的主体外形相同,其外形为上小下大的圆锥形,锥度为3°,也可以是2°~5°内的任意角度;模套3的内壁与上模1和下摸2的外壁间隙配合,上模型腔5连通排气孔4,上模1能在模套3上段自由上下滑动。这种模具容易套装和退模,锻压时上模可以方便的向下移动,稍粗的工件在锻打过程中,下模逐渐上移,稍细的工件在锻打过程中,工件被镦粗,无论稍粗或稍细的工件在锻打过程中都容易充满型腔,被锻造到所需尺寸。
本实施例中,下模2为纵向等分三瓣模块,即下模2由如图5所示相同的三瓣模块组成,退模很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江工具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汉江工具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01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嵌入式仪表外壳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服务信息精准搜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