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地埋式多功能雨水收集利用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227825.8 申请日: 2012-07-04
公开(公告)号: CN102733448A 公开(公告)日: 2012-10-17
发明(设计)人: 王庆;刘磊;段红祥;杨华;李东辉;周玉贤;焦金峰;刘天竹;刘国华;彭桂云 申请(专利权)人: 王庆
主分类号: E03B3/02 分类号: E03B3/02;E03B3/34;E03B11/1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1400***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小型 多功能 雨水 收集 利用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小型地埋式多功能雨水收集利用装置,重点解决城市水资源匮乏、雨水资源浪费、城市内涝等问题,也可用于供水工程中,属于集水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淡水资源是人类最宝贵的基本资源之一。雨水是一种最容易获得的淡水资源,也是一切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的根本来源。

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缺水地区,70%的大中城市都属于缺水城市,其中北京是全世界最缺水的特大城市,人均水资源量已经下降至100立方米左右,远远低于国际缺水警戒线。

然而,很多年以来,在城市建设中,人们大量开采地下水资源,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甚至枯竭,并由此引发地面沉降等次生灾害。城市地面被大量建筑物、硬化地面所覆盖,使有限的降水通过下水管道直接排向江河,大大削弱了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同时增加了江河的防洪压力。与此同时,很多城市的排洪能力整体或局部偏低,极易发生内涝。

近年来,水利部门大力提倡利用城市绿地促进雨水的蓄渗利用,例如控制绿地高程低于路面、在绿地内建设蓄水池、绿地地下采用透水基质、将排水口的位置从道路移至绿地内等。

目前广泛应用的蓄水池多采用砖混结构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大、造价高、施工周期长,而且容易发生渗漏,建设及使用极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将雨季的雨洪水集蓄起来,用于旱季绿地的灌溉、水景观或者补充地下水,同时减轻城市防洪压力、减少内涝现象的发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减少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占地面积、建设成本和施工周期,同时减少蓄水池的渗漏、水泵的配置数量,提高使用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用玻璃钢、合金材料、钢筋混凝土等高强度不透水材料预制成小型蓄水池及其附属构件,用标准管件制成蓄水池的溢流装置、连通装置;所有结构均采用预制件或标准件,组装后埋入地下;不采用大容量的蓄水池,主要通过小型蓄水池的数量来控制蓄水总量;该套装置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用带排气装置的虹吸管进行多个串联,一组连通的蓄水池仅需一台水泵即可控制;该装置中下部可以均匀设置多个渗水孔,促进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

其中,所述(5)蓄水池主体采用空心球形结构,内壁光滑或具有辐射状、网格状的肋形结构,整体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承重能力。该空心球形结构可以用两个空心半球结构组装,(14)上半球顶部有开口与(2)竖井相通,(15)下半球底部可以是平滑的弧面、平面或者连接一个盆状集水坑。该竖井可与池体连体制作,或者单独制作并安装,其上部距出口3-5厘米处内壁有一(12)环形支撑托板,托板下有4个以上的(13)楔体支撑。

其中,所述附属构件包括(1)篦子和(4)水生植物种植筐,其中篦子为镂空的圆形平板,水生植物种植筐的通过(9)竖向格栅将(8)环形顶板与(10)带洞的圆形底板相连,可悬挂于竖井口内的环形支撑托板上。

其中,所述溢流装置为一水平(3)溢流管,安装于(2)竖井的中下部,并与市政雨水排水主管道连通。该溢流管的埋深应大于本发明使用地区的最大冻土深度。

其中,所述连通装置为标准管件制作的(26)虹吸式连通管,可通过打孔或预制接口安装于(5)蓄水池中上部,其顶部中间有(27)排气装置。该排气装置由一个(28)三通、(29)竖管、(30)排气阀门、(31)管帽组成,并配置一个检查井;每个蓄水池可通过1-4组连通装置与其它蓄水池相连。

其中,所述的(43)渗水孔,直径以不大于10厘米为宜,数量不宜少于4个,且应尽量均匀布置。

本发明的蓄水池,池体半径以1.5-3米为宜,容积一般在10-100立方米之间,竖井的尺寸不小于50厘米,以成年人可以顺利攀爬进出为宜,溢流管、连通管等尺寸依据水文、水力计算确定。该蓄水池下半部分也可做成圆柱形结构,或者同时将上半部分做成圆锥形,以增加有效容积。为了减少基础开挖深度,该蓄水池也可以做成卧式的圆柱形、椭圆柱形结构,长度宜在5-10米之间。

本发明的蓄水池与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蓄水池相比,制作成本可降低50%左右,施工周期可缩短90%以上,占地少、成本低、施工简便、使用效率高,而且整体性好、不易渗漏。本发明也可以用于小型供水工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轴测图。

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雨水篦子轴测图。

图5是本发明的植物种植筐轴测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庆,未经王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78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