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规整条形重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7607.4 | 申请日: | 2012-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1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红;张大庆;臧高山;王嘉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7/13 | 分类号: | B01J27/13;B01J35/02;C10G35/0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规整 条形 重整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石脑油重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以条形氧化铝为载体的重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催化重整是石油炼制工业的主要过程之一,是将石脑油转变为富含芳烃的重整生成油,可直接用于车用汽油的调和组分,也可制取轻质芳烃,如苯、甲苯和二甲苯,副产的氢气是炼油厂加氢装置用氢的主要来源。催化重整主要分为半再生式催化重整和连续再生式催化重整。其中半再生式重整具有装置投资小,操作费用低,适于不同的生产规模等特点。
半再生重整装置采用固定床反应器。重整催化剂是以氧化铝为载体的贵金属催化剂,氧化铝载体的成型方式有滴球和挤条。早期普遍使用的半再生重整催化剂是滴球型载体,其生产工艺是热油柱或油氨柱滴球成型法。滴球型载体的优点是外观好,球规整度高,粒度分布均匀,但它存在着工序复杂、物耗能耗高、合格产品收率低(一般75%以下)、生产成本高等缺点。目前半再生重整催化剂大多为挤条型。条形载体具有制备工序简单、产品收率高和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催化剂厂生产的催化剂载体通常采用螺杆式挤条机成型,然后使条自然断裂或者利用滚筒旋转方式使条随机断裂,其断裂情况受条的湿度、滚筒旋转速率等因素影响,存在载体长度不均匀,长度不易控制和规格长度载体收率较低的缺点。在催化剂的工业生产和应用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由于工业生产很难保证载体颗粒的长度分布,载体长度分布的差异导致催化剂装填密度差异较大,催化剂床层沉降严重,并且由于载体长度不均一而容易导致催化剂床层出现搭桥和沟流现象;长度分布不合规格要求的挤条型催化剂不能适应密相装填,影响催化剂在一些对装填有严格要求的用户的应用等。
在现有氧化铝挤条工艺主要包括混捏、挤条、切粒、干燥、焙烧等步骤。在混捏过程中常需加入胶溶剂。常用的胶溶剂有硝酸、盐酸、乙酸、甲酸、柠檬酸、三氯乙酸、丙二酸等。胶溶剂的种类和用量对挤出条的韧性、粘度和载体的孔分布、强度等物化性质有显著的影响。载体规整化的效果也与加入胶溶剂的种类和用量有着密切关系。
USP4172809公开了一种具有可控孔隙率的氧化铝载体,该发明特点在于用包含硝酸的醇溶液对氢氧化铝粉进行再胶溶,通过改变醇的浓度控制氧化铝载体的孔隙率。
USP6656875公开了一种用于石油馏分加氢的条形氧化铝载体,其特点在于在载体成型过程中氢氧化铝粉体先用一定浓度的柠檬酸水溶液进行再水化,然后在粉体混捏时,采用含有烷烃的酸性乳化液混捏粉体至均匀后,加入一定量氨水将乳化液中的酸中和,最后挤出成型。
CN93107376公开了采用硝酸和/或乙酸溶液挤条成型的氧化铝干胶粉,同时采用三段恒温焙烧工艺焙烧载体的技术。
CN96103410采用硝酸、乙酸、柠檬酸和田菁粉作为粘结剂和助挤剂与氢氧化铝混捏成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规整条形重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载体长度规整均一、可控,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堆密度,可适应反应器床层密相装填。
本发明提供的石脑油重整催化剂,包括条形氧化铝载体和以干基氧化铝载体为基准计算的含量如下的活性组分:
Ⅷ族金属 0.1~5.0质量%,
ⅦB族金属 0.1~5.0质量%,
卤素 0.1~10.0质量%,
所述的氧化铝条形载体的长度为2~15毫米,长度精度不大于1.0毫米,满足长度精度要求的载体质量与载体总质量的比大于95%。
本发明催化剂所用的条形氧化铝载体长度规整均一,负载活性组分后催化剂反应性能与现有催化剂性能相当。该催化剂装填效果好,可避免催化剂床层严重沉降和沟流现象,高效充分地发挥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备条形载体所用的挤出孔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采用长度规整均一的条形氧化铝载体制备催化剂,所述条形载体采用旋转切割刀具切割而成,载体长度可控并且分布均匀,由该载体负载活性组分制得的重整催化剂,可规整、密集地装填于反应器中,避免催化剂床层受力不均产生的床层严重沉降和反应物沟流现象,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利用率而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76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