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加热器疏水加氧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3826.5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5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红;施国忠;谢尉扬;陈统钱;缪盛华;王宏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F28F17/00;F28F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加热器 疏水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全自动加热器疏水加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PLC;
压力检测装置,采集疏水加氧点处的压力信号,并将该压力信号传输给PLC;
溶氧量检测装置,采集检测点的溶氧量并将溶氧量信号传输给PLC;
氧化还原电位检测装置,采集检测点的氧化还原电位并将氧化还原电位信号传输给PLC;
氢电导检测装置,采集检测点的氢电导并将氢电导信号传输给PLC;
流量控制器,与氧气源相连并根据PLC指令控制疏水加氧点的加氧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加热器疏水加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量控制器为质量流量控制器,质量流量控制器的流量信号输出端与PLC输入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加热器疏水加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气源与质量流量控制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电接点压力表,电接点压力表的信号输出端与PLC输入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加热器疏水加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接点压力表与质量流量控制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依次串连设置的气体增压泵、缓冲罐和减压阀;所述的减压阀设于所述缓冲罐与质量流量控制器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的气体增压泵受控于所述PLC。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全自动加热器疏水加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质量流量控制器与加氧点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两条并联的管路,其中一条管路上串联有第一流量计和控制第一流量计的第一调节阀,另一条管路上串联有第二流量计以及控制第二流量计的第二调节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加热器疏水加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氧量检测装置包括若干检测头,若干检测头分别设于#1高压加热器壳程出口、#3高压加热器壳程出口以及末级过热器出口的管路上;所述的氢电导检测装置包括若干检测头,若干检测头分别设于末级过热器出口、#1高压加热器壳程出口以及#3高压加热器壳程出口的管路上;所述的氧化还原电位检测装置包括若干检测头,若干检测头分别设于#1高压加热器壳程出口、#3高压加热器壳程出口的管路上。
7.一种全自动加热器疏水加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预先设定#1高压加热器壳程出口疏水的溶氧量目标值DO;
设定#3高压加热器壳程出口疏水的氧化还原电位的上限值ORP1;
设定#3高压加热器壳程出口疏水的氧化还原电位的下限值ORP2;
然后检测#3高压加热器壳程出口疏水的氧化还原电位ORP,并对预先设定的#1高压加热器壳程出口疏水的溶氧量目标值DO进行如下调整:
(i)当ORP2<ORP<ORP1时,按照预先设定的#1高压加热器壳程出口疏水的溶氧量目标值DO进入步骤(2);
(ii)当ORP≥ORP1时,减小#1高压加热器壳程出口疏水的溶氧量目标值DO,直至ORP2<ORP<ORP1,回到步骤(i);
(iii)当ORP≤ORP2时,增大#1高压加热器壳程出口疏水的溶氧量目标值DO,直至ORP2<ORP<ORP1,回到步骤(i);
(2)检测#1高压加热器壳程入口处一级抽气的压力,根据一级抽气压力以及步骤(1)最终得到的预先设定的#1高压加热器壳程出口疏水的溶氧量目标值DO计算得到疏水加氧点的加氧流量;
所述的疏水加氧点的加氧流量与一级抽气压力之间的关系为:
FLOWo2=0.151 L/h×(k×Pressure+b)+0.625L/h
其中,FLOWo2为疏水加氧点的加氧流量,L/h;Pressure为一级抽气压力,MPa;k为相关系数,MPa-1;b为相关系数,k和b两者由预先设定的#1高压加热器壳程出口疏水的溶氧量目标值DO确定;
(3)按照计算得到的加氧流量对疏水加氧点进行加氧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382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