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黑毒蛾引诱剂及诱虫色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21601.6 | 申请日: | 2012-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6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35/02 | 分类号: | A01N35/02;A01N31/02;A01P19/00;A01M1/14;A01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毒蛾 引诱 诱虫色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昆虫引诱剂及诱虫色板,尤其涉及一种茶黑毒蛾引诱剂及诱虫色板。
背景技术
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 Matsμmura)属鳞翅目、毒蛾科,幼虫有毒毛,触及人体会引致红肿痛痒,我国该虫害主要分布区域在浙江、湖南、四川、江西、安徽、贵州、云南、台湾等省。该虫主要危害茶、油茶等植物,特别是对茶树的叶危害更为严重,其幼虫咀食茶树叶片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把叶片、嫩梢食光,影响翌年茶叶产量和品质,年发生3-4代,具有隐蔽性、群集性、突发性等特点。据报道,贵州省松桃县植保植检站2011年5月发现在该县茶黑毒蛾已局部暴发,发生虫害面积达240余亩,其中:被茶黑毒娥吃光的茶园面积有5亩,其幼虫虫口密度达到每平方米上千头,幼虫虫口密度在每平方米150-300头左右的受害面积有30亩,幼虫虫口密度在每平方米10-30头左右的受害面积有60亩,幼虫虫口密度在每平方米5-15头左右的受害面积有140余亩,有1300余亩茶园经防治2次后仍有少量幼虫,未能达到防治指标。一般防治茶黑毒蛾可以利用今冬明春季节,对已发生茶黑毒蛾虫害的茶园进行人工摘除其越冬卵块,对茶树进行蓬面修剪减少翌年虫源,同时加强中耕除草措施,用0.8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茶园封园管理,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好茶黑毒蛾黑卵蜂和绒茧蜂等天敌,也可根据茶黑毒蛾的趋光性,在茶黑毒蛾羽化盛期使用杀虫灯进行诱杀,但这些传统防治措施费时费力、成本较高且防治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目前比较有效且经济的防治方法还是主要采用药剂进行防治,但如果使用化学药剂会造成茶黑毒蛾抗药性增强、茶叶农残、污染环境、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等众多问题,而使用生物农药如印楝素、除虫菊素等植物源农药虽然较安全,但由于目前生物农药存在品种少、成本高等缺点限制了推广应用,同时生物农药一般杀虫也具有广谱性,也会危及部分天敌及有益生物,对人、畜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生物防治技术是可持续的,符合21世纪主流发展趋势,除了使用植物、微生物制剂直接杀灭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外,从植物-害虫-天敌通讯的角度寻找新的控制害虫的手段也是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在防治茶树害虫技术领域,利用植物-害虫-天敌之间多层次的营养和化学通讯原理即信息素原理来控制害虫的研究已经取得良好进展。特别是利用昆虫信息素进行虫情监控与害虫防治具有灵敏度高、安全无毒、专化性强、对天敌及有益生物安全、不污染环境等诸多优点,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有关茶树害虫信息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鳞翅目,相关研究已鉴定出了9种鳞翅目害虫的性信息素组份,包括茶小卷叶蛾、后黄带卷叶蛾、茶卷叶蛾、茶细蛾、茶毛虫、油桐尺蠖、茶尺蠖、艾尺蠖及茶蚕,部分已经进行产业化应用。但有关茶黑毒蛾的防治报道较少,特别是还未见有利用信息素防治茶黑毒蛾的报道,亟需对现有技术进行创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黑毒蛾引诱剂及诱虫色板,应用于茶叶生产中茶黑毒蛾虫害的监控与防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采用顺-6-二十一碳烯-11-酮、顺-3-己烯醇、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的组合物作为引诱剂,具体是将顺-6-二十一碳烯-11-酮、顺-3-己烯醇、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按照重量份数比例1~50:0.1~30:0.1~30混合,然后用丙酮等溶剂溶解,取剂量为50~2000微克的上述组合物添加入缓释载体中制成诱芯,缓释载体由可以缓慢地、均匀地释放引诱剂的材料制成,包括天然橡胶、合成橡胶、聚乙烯、聚氯乙烯、纸质材料、树脂或者黏胶材料,然后把诱芯安装在涂有粘胶的诱虫色板上,色板的设置标准颜色CMYK为1~5%、10~15%、80~95%、0%,利用茶黑毒蛾对特定色光的趋向性可以进一步增强引诱效果。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可以高效引诱茶黑毒蛾,应用于茶叶生产中茶黑毒蛾虫害的监控与防治,防治成本低,不会影响茶叶质量安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畜、天敌及有益生物安全,不破坏生态平衡,有利于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增效、茶农增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说明。其作用被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具体阐述,而并非对本发明构成任何形式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16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A01N 人体、动植物体或其局部的保存
A01N35-00 含有机化合物的杀生剂、害虫驱避剂或引诱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该有机化合物包含带有两个连于杂原子的键的碳原子,其中至多1个键连于卤素,例如醛基
A01N35-02 .含有脂族键合的醛或酮基,或其硫代类似物;其衍生物,例如缩醛
A01N35-04 .含有直接连在芳环系的醛或酮基,或其硫代类似物,例如苯乙酮;其衍生物,例如缩醛
A01N35-06 .含有酮基或硫酮基作为环的一部分,例如环己酮、醌;其衍生物,例如缩酮
A01N35-08 .至少1个键合杂原子的键是连在氮上
A01N35-10 ..含有碳氮双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