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LED的驱动器设备以及用于向LED提供电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11349.0 | 申请日: | 201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38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哈里·纳卡;汉努·维希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赫尔瓦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李宝泉,周亚荣 |
地址: | 芬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led 驱动器 设备 以及 提供 电力 方法 | ||
1.一种用于发光二极管的驱动器设备,包括:
-可控第一电源,所述可控第一电源被配置成在其输出端产生第一电压,所述第一电压的幅度取决于控制信号,以及
-降压转换器,所述降压转换器具有耦合至所述第一电源的输出端的输入端,以及用于将发光二极管与之耦合的输出端;
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设备包括:
-负载电压指示器,所述负载电压指示器被配置成根据耦合至所述降压转换器的所述输出端的负载所要求的负载电压,产生指示信号,以及
-反馈耦合,所述反馈耦合被配置成将所述指示信号作为控制信号耦合至所述可控第一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比较器,所述比较器被配置成将所述降压转换器的所述输入端与所述降压转换器的所述输出端之间的电压差与目标值进行比较以及产生所述指示信号,作为所述电压差与所述目标值相差多少的指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驱动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转换器包括:
-可控开关,所述可控开关具有导电状态以及非导电状态,在所述导电状态中所述可控开关被配置成从所述第一电源的所述输出端导电电流,
-LC电路,所述LC电路包括电感器、电容器和飞轮开关,并且被配置成在所述可控开关的导电状态期间,通过所述可控开关将所述电流接收到所述电感器中,并且在所述可控开关的非导电状态期间,将电流从所述电感器递送到回路中,所述回路包括所述电感器、所述飞轮开关以及耦合到所述降压转换器的输出端的负载,以及
-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成基于通过所述降压转换器的被测量的瞬时电流,在导电和非导电状态之间反复改变所述可控开关的所述状态。
4.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驱动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耦合的配置效果是控制所述可控第一电源的所述输出电压,使得所述电压差保持在常数的预定限制内,并且优选地等于所述常数。
5.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驱动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是开关模式电源,其占空比被配置成与所述指示信号的值成比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器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模式电源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利用主侧和次侧之间的电隔离将所述开关模式电源划分成所述主侧和次侧,
-所述驱动器设备包括用于将所述指示信号传送至所述开关模式电源的所述主侧的电隔离信号发射器。
7.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驱动器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压转换器包括用于接收接通和断开命令的控制输入端,
-所述驱动器设备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具有耦合至所述降压转换器的所述控制输入端的输出端,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指示期望的照明强度的外部命令,通过所述控制输入端向所述降压转换器反复发出接通和断开命令,所述接通和断开命令的脉冲频率高于100Hz并且低于所述降压转换器的切换频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比较器在公用集成电路内实现所述控制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用集成电路另外包括所述降压转换器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成基于通过所述降压转换器的测量的瞬时电流,在导电和非导电状态之间,反复改变所述降压转换器中所述可控开关的所述状态。
10.一种用于向发光二极管提供电力的方法,包括:
-产生第一电压,以及
-使用降压转换器来将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成跨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链耦合的输出电压;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耦合至所述降压转换器的输出端的负载所要求的负载电压,产生指示信号,以及
-使用所述指示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一电压的幅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在所述降压转换器的所述输入端与所述降压转换器的所述输出端之间的电压差与目标值进行比较,
-产生所述指示信号,作为所述电压差与所述目标值相差多少的指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赫尔瓦公司,未经赫尔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134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