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套筒石灰窑空窑烘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10070.0 | 申请日: | 2012-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86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发明(设计)人: | 何明伟;袁斯浪;朱东;张贤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冶建设工业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10 | 分类号: | C04B2/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09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筒 石灰窑 空窑烘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套筒石灰窑,尤其涉及套筒石灰窑烘窑方法。
背景技术
俗话说,三分建窑,七分烘烤。工业炉窑烘烤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任何工业炉窑建成后,其耐材内衬经自然干燥养护后,都必须得进行烘烤才能投入生产使用。
套筒石灰窑烘窑的目的就是排除耐火材料施工后衬体中的游离水、结晶水,以获得耐火材料的高温使用性能。然而国内套筒窑烘窑方式一直沿用意大利弗卡斯套筒窑烘窑方式,即窑体装满石灰石后再进行烘烤,这就严重的影响到了耐材内衬里水分的排除效果甚至影响耐火材料的高温使用性能。事实证明,没有良好的烘炉工艺,投产后局部耐材往往会出现裂纹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套筒石灰窑空窑烘窑方法。本发明能有效去掉耐材中的水分和保证耐材高温使用性能。
一种套筒石灰窑空窑烘窑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引煤气至套筒石灰窑临时烧嘴;
步骤二,启动废气风机,使窑内负压≥-0.05kpa;
步骤三,点燃火把,开启点火枪阀门,再开启临时烧嘴煤气管道阀门,将临时烧嘴逐个点燃后,从出灰装置观察孔插入出灰装置,烧嘴朝上并固定;
步骤四,点火后,窑内温度上升,到50℃时,利用临时烧嘴煤气阀门控制升温速率为每小时3℃至5℃进行升温;
步骤五,当窑内温度升温到280至300℃时,开始保温12h~48h;
当窑内温度升温到300℃以上时,启动冷却风机(单台);
步骤六,开始烘窑24小时后,废气风机和烧嘴出现大量水份,打开烧嘴排水螺丝和废气烟道排水孔,烧嘴排水后拧紧螺丝,定时4小时排一次水;
步骤七,观察排水点排水情况,如排水口无明显水分,则表示窑内耐火材料水分已烘干到合理控制范围;若保温48h后,发现仍然有明显水分时,则应继续保温,直到排水孔无明显水分;
步骤八,切断临时烧嘴煤气阀门;关闭废气风机.
步骤九,八小时后关闭冷却风机(随机操作)。
所述的套筒石灰窑空窑烘窑方法,所述步骤七中,当窑内温度升温到300℃以上时,启动冷却风机降温。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空窑烘烤,较沿用意大利弗卡斯套筒窑烘窑方式而言,能更有效排除窑内耐材内衬中的游离水、结晶水。窑烘烤后,窑内耐材达到烤窑后最佳的高温使用性能。窑体故障减少,套筒窑使用寿命延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升温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套筒石灰窑空烘是延长窑内耐火材料使用寿命及减少窑体生产后循环通道堵塞的一项重要措施。空烘窑的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1).引煤气至套筒石灰窑临时烧嘴;
(2).启动废气风机,转速(阀门开度)控制在5%~10%,使窑内负压≥-0.05kpa;
(3).点燃火把,开启点火枪阀门,再开启临时烧嘴煤气管道阀门,将临时烧嘴逐个点燃后,从出灰装置观察孔插入出灰装置,烧嘴朝上并固定;
(4).点火后,当窑内温度上升到50℃时,则按每小时3℃至5℃进行升温。升、降温度由临时烧嘴煤气阀门控制。
(5).当窑内温度升温到280至300℃时(一般烘窑时间约5至7天),开始保温12h~48h;
(6).当窑内温度升温到300℃以上时,启动冷却风机(单台);
(7).开始烘窑24小时后,废气风机和烧嘴出现大量水份,则应打开烧嘴排水螺丝和废气烟道排水孔,烧嘴排水后拧紧螺丝。定时4小时排一次水。
(8).当窑内保温到12h-48h内,观察排水点排水情况,如排水口无明显水分,则表示窑内耐火材料水分已烘干到合理控制范围。当保温48h后,发现仍然有明显水分时,则应继续保温,直到排水孔无明显水分;
(9).切断临时烧嘴煤气阀门;
(10).关闭废气风机;
(11).8小时后关闭冷却风机(随机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冶建设工业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冶建设工业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00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