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9596.7 | 申请日: | 201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6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孝明;西村悦子;阿部登志雄;荒木千惠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4/13;H01M4/6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用电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 ||
1.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具备集电体以及合剂层,所述合剂层形成于该集电体的一面或者两面,包含活性物质和粘合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在所述集电体和所述合剂层的界面相隔规定间隔具备与所述合剂层相比粘合剂浓度相对高的粘合剂富集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在所述集电体的至少一面具备所述粘合剂富集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富集层相隔规定间隔呈点状或条纹状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富集层在所述电极的卷绕方向及/或与卷绕方向正交的方向相隔规定间隔呈条纹状配置。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富集层中的粘合剂和所述合剂层中的粘合剂相同或不同。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富集层具有导电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富集层添加有铜或导电性碳的微粒。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富集层添加镍、铁、钛、或钴的金属、或者由它们的组合构成的合金或混合物的微粒。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富集层的宽度为所述合剂层中的所述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以上,且为所述合剂层的厚度以下。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富集层的间隔为所述合剂层中的所述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以上。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富集层的厚度为所述合剂层中的所述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的一半以下。
12.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具备集电体以及合剂层,所述合剂层形成于该集电体的一面或者两面,包含活性物质和粘合剂,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使所述集电体的表面的一部分露出的方式,在该集电体上相隔规定间隔形成与所述合剂层相比粘合剂浓度相对高的粘合剂富集层的第一工序;以及
在形成有所述粘合剂富集层的所述集电体上形成所述合剂层的第二工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序中,相隔规定间隔呈点状或条纹状形成所述粘合剂富集层。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在所述电极的卷绕方向及/或与卷绕方向正交的方向相隔规定间隔呈条纹状形成所述粘合剂富集层。
15.如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序中,使用喷墨法或印刷法形成所述粘合剂富集层。
16.如权利要求12~15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粘合剂富集层中添加导电性的微粒。
17.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正极及/或负极由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构成,具备:
可逆地吸藏放出锂离子的正极和负极;
配设于所述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板;以及
使包含所述锂离子的电解质溶解,浸泡所述正极、负极和隔板的有机电解液。
18.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使用通过如权利要求12~16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电极作为正极及/或负极,准备可逆地吸藏放出锂离子的正极和负极的工序;
经由隔板配置所述正极和负极的工序;以及
在使包含所述锂离子的电解质溶解的有机电解液中浸泡所述正极、负极和隔板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959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