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逆反射膜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7935.8 | 申请日: | 201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1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刁锐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龙华薄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124 | 分类号: | G02B5/124;B32B37/26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刘兴亮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逆反射膜。
背景技术
逆反射膜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交通警示和个人安全等方面,如车辆上的警告标志、道路上的危险警告标志、交控制标志、导航标志或广告牌等。如此广泛的应用使得它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对它的研究也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评价一款逆反射膜材料的好坏一般有四个指标:(1)各向异性(Orientation)、(2)入射光的广角性(Entrance angularity)、(3)反射光锥的均匀性、(4)结构的可加工性。
各向异性(Orientation):当一束准直的光以一定的方向(θ,φ)入射到逆反射膜材料后,在保持θ角不变φ角从0度增大到360度的过程中,每一个φ角对应一个回光反射率,由于逆反射膜材料特殊的结构,每一个φ角对应的回光反射率不都相同,也就是说我们人站在相对于逆反射膜不同的位置时,看到逆反光膜反射回来的光的亮度可能不同。设计的逆反光膜要克服这个缺点,从而制造出具有较好的各向异性的逆反射膜。
入射光的广角性(Entrance angularity):当一束准直的光以一定的方向(θ,φ)入射到逆反射膜材料,在φ角不变θ角从0度增大到90度的过程中,回光反射率将逐渐减小。比较好的逆反射膜材料在φ角不变θ角增大的过程中回光反射率减小越平缓越好。因为当逆反射膜用作警示标牌时,司机和灯光相对于 标牌的方位是有差异的,当车辆距离标牌100m时,这种差异大约为0.5度。所以要求逆反射膜反射回来的光形成一个光锥,这个光锥的发散角为1度左右,这样从车灯发射出去的光通过逆反射膜后才会反射回人的眼睛,标志才能被看到。
反射光锥的均匀性:当一束准直的光以一定的方向(θ,φ)入射到逆反射膜材料后,反射回来的光能够均匀的分布在这1度的光锥里。
结构的可加工性:设计出来的逆反射膜材料结构的加工过程是否可行,加工成本是否合理,加工精度是否可以达到要求等。
目前,国内外的逆反射膜材料采用的结构是具有微球阵列结构的逆反射膜和具有微棱镜阵列结构的逆反射膜。
具有微球阵列结构的逆反射膜的反光层是由很多小微珠构成的,这些小微珠背面镀有具有反光特性的金属材料,将这些微珠均匀紧密的排列在粘合层上,微珠的一部分嵌入在粘合层内。微珠型逆反光材料具有很好的入射光的广角性和各向异性,但是其回光反射率较低,背面镀金属材料的过程相对复杂且成本较高。
具有微棱镜阵列结构的逆反射膜的反光层是由一个个紧密排布的微棱镜反光单元组成。标准的反光单元是由三个两两互相垂直的面构成,根据这三个面的形状的不同,可以把具有微棱镜阵列结构的逆反射膜分为截角角锥棱镜和完整角锥棱镜。标准的截角角锥棱镜是由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两两互相垂直形成;标准的完整角锥棱镜是由三个正方形两两互相垂直形成。
加工逆反射膜材料的第一步工序是制造母模,也称作阳膜。母模表面的几何结构是最终设计制造的逆反射膜反光单元的几何结构。当母模制造完成后,可以通过合适的技术来制造阴膜,阴膜用于后续压制产品。
一般制造母模的方法有针束捆绑技术、基片组合技术等。
针束捆绑技术又称为筷式技术,它在每一个模具的一端单独的加工一个反光单元,然后将所有加工好的模具捆绑起来做成一个母模。这种技术的优点就是可以加工任何形状的反光单元,设计灵活多变,但是要采用这种方法来加工微小的角锥棱镜反光单元,将使得加工成本、加工时间和加工工序都增加很多,并且加工出的母模的尺寸误差也很大,所以针束捆绑技术并不适用加工角锥棱镜反光单元。
基片组合技术是在一个个片状的模具上加工,然后将加工出来的一片片模具拼接后形成母模,在一个窄的基片上一般有400—1000个独立元素。基片组合技术相对于针束捆绑技术虽然设计灵活度降低了,但是降低了加工成本,减少了加工时间和加工工序。
在设计制造逆反光膜材料的时候,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希望可以提出一款先进的设计,使得制造出的逆反光膜材料具有很好的逆反光特性、制造成本低和制造效率高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各向异性、广角性的逆反射膜的加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龙华薄膜有限公司,未经绵阳龙华薄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79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