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温传感器的诊断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7814.3 | 申请日: | 201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5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李伯承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5/00 | 分类号: | G01K15/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温 传感器 诊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整车动力传动系统的控制系统的领域,是控制系统对动力系统的水温传感器信号进行诊断,可应用于汽油汽车、柴油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动力系统的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动力系统的水温信号是动力系统控制策略的一个关键输入参量。水温信号如果不准确、存在故障但没有诊断出来,那么就会造成喷油量不精确、污染物的排放量高,此外还会对动力系统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造成一定的伤害。目前在已知的技术领域中,大部分对水温信号范围进行监测,来判断是否超过传感器的最大输出范围,以及实际温度所对应的实际输出范围,而对信号的可靠性即水温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是否准确,是否有效很少涉及。此外,由于当前世界在车辆工程技术领域中,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是摆在首位的,而水温信号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了汽车的能源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所以对水温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的控制系统中对水温传感器的诊断是少之又少。因此在现有技术现状背景下,本发明中的内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可以为社会、为人类带来实际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温传感器的诊断方法,对采集的水温传感器电压信号进行检测、分析,来判断水温传感器输出信号是否有效、是否准确。对采集来的水温传感器电信号进行分析,判断水温传感器信号是否出错,是否可信。由于发动机的控制单元需要根据水温来对发动机一些参数进行补偿修正,且对水温传感器发送过来的信号具有一定的范围要求。所以需对水温传感器的信号范围进行检查,且水温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必须在一合理范围内。同时,如果信号在规定的范围内,还必须保证实际的输出信号与当前实际水温所对应的输出信号相符,否则同样应为错误。
通过对水温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范围的合理性检测来判断水温传感器是否失效。采用一种在满足转速和喷油量的前提条件下,根据当前水温所计算出最小温度上升值以及延迟时间,在延迟时间结束后,温升值是否达到最小温升,以此来判断水温传感器信号是否准确。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温传感器的诊断方法,对采集来的水温传感器电信号进行分析,判断水温传感器信号是否出错以及是否可信,包括水温传感器信号范围合理性检测和水温传感器输出信号正常性动态检测。
进一步地,其对水温传感器的信号范围进行检查,判断水温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当信号在规定的范围内,判断实际的输出信号与当前实际水温所对应的输出信号是否相符。
进一步地,所述水温传感器信号范围合理性检测包括如下步骤:
(1)针对所选用水温传感器的信号范围进行实验和定义;
(2)确定水温传感器正常时的输出信号范围;
(3)通过整车实验来确定实际温度所对应的输出信号曲线;
(4)建立有效输出电压型号范围;
(5)步骤(1)实验所得的数据标入发动机控制单元中;
(6)建立基于发动机转速和喷油量与当前温度相对应的温度信号曲线与延迟时间,用来进行水温传感器输出信号正常性动态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水温传感器输出信号正常性动态检测,用于判断水温传感器是否失效,包括如下步骤:
1)在满足转速和喷油量的前提条件下,根据当前水温所计算出最小温度上升值以及延迟时间;
2)在延迟时间结束后,检测温升值是否达到最小温升,以此来判断水温传感器信号是否正常。
进一步地,所述水温传感器信号范围合理性检测要对水温传感器信号持续循环地进行范围检测,水温传感器输出电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定义为CTSCD_SRCMAX和CTSCD_SRCMIN,当水温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信号超过了CTSCD_SRCMAX,则表示水温传感器的输出电压过高,判断为对电源短路或开路故障,当水温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低于CTSCD_SRCMIN,则表示水温传感器的输出电压过低,判断为对地短路故障;在实际使用时实际温度的极值所对应的输出电压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定义为CTSCD_PHYMAX、CTSCD_PHYMIN,当电压在CTSCD_SRCMAX、CTSCD_PHYMAX之间或CTSCD_SRCMIN、CTSCD_PHYMIN之间,则表示水温传感器输出信号过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78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