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LED显示屏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7444.3 | 申请日: | 2012-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8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孙香凝;孙成秀;王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香凝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金春华 |
地址: | 115001 辽宁省营***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led 显示屏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在墙面装饰行业大面积应用的新型LED显示屏模组。
背景技术
在LED光电显示领域,LED显示屏应用逐渐被人认可,常规产品因成本原因在墙面装饰等行业不能大面积应用,同时因为考虑发光二极管发光角度和亮度的问题,发光点都是聚焦发光,亮度很大,近距离对人眼刺激很大。因此很多环境下,光污染现象十分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成本,减少光污染和功耗,可以在墙面装饰行业上大面积应用的新型LED显示屏模组。
本发明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LED显示屏模组:透明装置通过密封胶圈与装饰外壳连接构成密闭体,密闭体内设有LED控制装置、电源装置和LED发光阵列板,在LED发光阵列板的每个发光管上装配 LED反光罩。
上述的新型LED显示屏模组:所述的透明装置是钢化玻璃或塑料薄膜或透明树脂。
在众多的LED屏幕生产厂中,生产的各种规格的LED模组都是采用常规的外壳、电路板上一面贴片焊接驱动芯片而另一面直接焊接发光管、再进行灌胶处理,防水防尘,选用的发光管为带聚焦功能的圆形或椭圆型发光管,室外屏幕发光角度为90°--110°,室内为120°,尤其室外屏幕在夜间亮度很高,光污染不能避免。一般情况下屏幕的每平方米面积为3906点或10000点(室外)17222点或27777点(室内)等,成本相对偏高,墙面大面积安装因费用高而影响推广,本发明创造是在LED屏幕的技术基础上,将单位面积的发光点减少,在每个发光点上添加一个反光罩,扩大每个发光点的显示面积,这样一来,成本大幅度降低,在墙面上可以大面积安装,同时降低了整个屏幕的功耗和亮度,在夜晚光污染的问题得以改善。
本发明创造为了实现低成本的LED屏幕的广泛应用,创造出在每个发光点上添加反光罩的新思路,LED反光罩可以把LED发光管的光线变换成一束无光斑的均匀光线,从单个发光点的光源的利用率上相比常规的方式提高很多,虽然在整个屏幕上发光点数量减少很多,但扩大了每个发光点的显示面积,同样能有效的体现较好的视频效果。不但降低了整个项目的成本,同时也减少耗电量,为墙面大面积安装创造了可能。
LED反光罩相比传统照明具有不同的作用,在本发明创造中,其作用是把LED发光管阵列的每个发光点发出的散射光汇聚在反光罩的端面上,显示端面扩大,无眩光,无光斑,视觉效果柔和,不会出现刺眼的感觉,同时拟补了因LED发光点减少而出现的视频效果变差的问题,墙面屏幕因此可以得以应用。
采用本发明创造的新型LED显示屏模组,与传统的墙面显示屏幕相比,具有成本上明显降低的优势,同时降低了目前常规显示屏的光污染及降低整个屏幕的耗电量。由于本发明创造为模组方式设计,内部单元功能独立,便于生产,同时在安装时相比其他材料具有重量轻,安装方便,不需对安装的墙面进行选择,组合排列,正面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创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创造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创造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新型LED显示屏模组:钢化玻璃(6)通过密封胶圈(4)与装饰外壳(3)连接构成密闭体,密闭体内设有LED控制装置(1)、电源装置(2)和LED发光阵列板(7),在LED发光阵列板(7)的每个发光管上装配 LED反光罩(5)。
LED反光罩根据本发明的需要可以选用ABS塑料,注塑而成,反光罩内壁采用镀铝工艺,将LED发光的漫射部分最大限度反射到端面上,提高光线利用率,安装方式为:在彩色LED发光阵列板的每个发光管上装配,将反光罩的底座和线路板紧密结合,将反光罩上的二个支柱穿过线路板预留的定位孔,在另一侧用加温的方式将支柱溶化,和线路板合为一体,完成装配。
LED控制装置包括信号驱动电路、行驱动电路和列驱动电路等。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本发明创造电路原理部分的选用为常规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香凝,未经孙香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74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