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底泥中氮固定化原位修复用的覆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6786.3 | 申请日: | 201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1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顾海涛;王汝成;阮晓红;尹琳;张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3/00;C02F1/42;C02F1/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1009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泥中氮 固定 原位 修复 覆盖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底泥中氮固定化原位修复用的覆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覆盖材料由粉体原料和粘结剂混合组成,其中,相对于1L的构成所述覆盖材料的粘结剂,粉体原料的含量为1~2kg;上述的粉体原料由重量份数比为:0~1份孔隙材料、0~8份凹凸棒石粘土和6~30份天然沸石组成,上述的粘结剂由活性材料和激发剂组成,其中,相对于1kg的构成上述粘结剂的活性材料,激发剂的含量为1~3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泥中氮固定化原位修复用的覆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隙材料为活性炭、硅藻土、膨胀珍珠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泥中氮固定化原位修复用的覆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然沸石为斜发沸石或丝光沸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底泥中氮固定化原位修复用的覆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材料为煅烧高岭土、偏高岭土、粉煤灰、钢渣、煅烧赤泥或煅烧煤矸石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底泥中氮固定化原位修复用的覆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发剂由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其中之一、水玻璃和水组成,其中,相对于1kg的构成所述激发剂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水玻璃的含量为5~35L;稀释用水的体积含量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其中之一和水玻璃混合后总体积的1.5~10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底泥中氮固定化原位修复用的覆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玻璃的模数为3.7~2.2。
7.一种底泥中氮固定化原位修复用的覆盖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将天然沸石和凹凸棒石粘土粉碎至150~325目,将孔隙材料粉碎至40~80目备用;
(2)将步骤(1)中制得的粉料按重量份数比:0~1份孔隙材料、0~8份凹凸棒石粘土和6~30份天然沸石混合,制得粉体原料备用;
(3)将活性材料粉碎至150~325目备用;
(4)将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其中之一和水玻璃混合并稀释制备激发剂,其中,相对于1kg的构成所述激发剂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水玻璃的含量为5~35L,混合后加水稀释1.5~10倍即得激发剂;
(5)将步骤(3)的制得的活性材料和步骤(4)制得的激发剂混合制备粘结剂,其中,相对于1kg的构成所述粘结剂的活性材料,激发剂的含量为1~3L;
(6)将步骤(2)制得的粉体原料和步骤(5)制得的粘结剂搅拌混合,其中,相对于1L的构成所述覆盖材料的粘结剂,粉体原料的含量为1~2kg,并造粒;
(7)将步骤(6)所得的覆盖材料颗粒在室温环境下养护1~7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底泥中氮固定化原位修复用的覆盖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孔隙材料为活性炭、硅藻土、膨胀珍珠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步骤(1)中的天然沸石为斜发沸石或丝光沸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底泥中氮固定化原位修复用的覆盖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活性材料为煅烧高岭土、偏高岭土、粉煤灰、钢渣、煅烧赤泥或煅烧煤矸石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底泥中氮固定化原位修复用的覆盖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水玻璃的模数为3.7~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678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硅氟聚氨酯拒水整理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烫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