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海马种苗人工培育及养殖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204535.1 申请日: 2012-06-20
公开(公告)号: CN102687695A 公开(公告)日: 2012-09-26
发明(设计)人: 罗杰;曹伏君;刘楚吾;杜涛;刘丽;王中铎;郭昱嵩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海洋大学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A23K1/18;A23K1/10
代理公司: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代理人: 刘广生
地址: 524000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海马 种苗 人工 培育 养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海水经济鱼类种苗人工培育及养殖技术,特别是大海马种苗人工培育及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领域。

背景技术

海马隶属海龙科海马属,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近内海海藻、海草生长繁茂地方的小型经济鱼类。静止时,用尾部卷缠在海藻等可以附着的物体上,有时也随漂浮物随波逐流。全世界有海马30余种,我国沿海常见的海马有5种,分别是大海马、线纹海马、三斑海马、小海马和刺海马等5种。海马体侧扁、较高,腹部凸出,躯干部由10-12节骨环组成。尾部细长,头呈马头状,弯曲,与躯干部成直角。体无鳞,无侧线。背鳍位于躯干及尾部间。臀鳍短小,胸鳍短宽,无尾鳍,尾端尖秃。各鳍无棘,鳍条不分枝。雄性尾部具育儿囊。海马的生殖与其他鱼类不同,成熟的雌雄海马发情交配,雌海马将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囊内,同时雄海马排出精子,之后受精卵在雄海马的育儿囊内发育,经一定时间孵出幼苗。产完幼鱼的海马只要条件适宜,又能迅速交配。

海马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素有“南方人参”之称,倍受国内外市场青睐。随着海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及海马需求量日益增多而导致过度捕捞,致使天然海域中的海马自然资源急剧下,一些过去曾经盛产海马的海域出现了无海马可捕的现状,已成为濒危动物,因此海马已被列入国家保护动物名录及重点发展的“南药”品种。

为了缓解市场上海马供不应求的被动局面及保护海马自然资源,进行海马人工繁育及工厂化养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海马人工育苗养殖于1957年在广东试验成功,20世纪70年代,广东、福建、浙江及江苏、山东等地沿海均进行过人工育苗和养殖,主要种类为大海马、三斑海马和线纹海马。目前海马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的饵料和病害尤为突出。在人工养殖中,刚孵出的小海马体长0.85~1.00cm、口径0.45~0.68mm,必须投喂大小适宜的开口饵料其成活率才能得到保证,同时根据大海马的生活习性,长到一定大小时需要在养殖池中投放一些物体供其缠附栖息。

传统人工培育中大海马刚孵出的幼苗开口饵料主要有轮虫、桡足类无节幼体等,之后投喂桡足类成体、小型甲壳类、端足类等,这些饵料大部分从海区捞取,遇到恶劣天气时无法正常供给;投放供缠附栖息的缠附物有细竹丝、聚乙烯绳、聚乙烯充气管等,这些物体在水中长时间浸泡后脏物容易粘附上,导致细菌滋生,从而引发大海马疾病。

本发明根据各个阶段大海马口径大小的特点,在培育及养殖过程中投喂人工培育的蒙古裸腹溞幼体或成体和南美白对虾糠虾、仔虾,同时根据大海马在自然海区的生活习性,在人工养殖时投放供大海马缠附栖息的大型海藻供其缠附栖息,以克服传统大海马种苗人工培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海马种苗人工培育及养殖方法,该方法根据大海马生长各阶段口径的大小,投喂人工培养的适口饵料;同时模拟大海马在自然海区的生活习性及生态条件,使其在水泥池养殖时能很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且所投放的缠附物能吸收水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从而减少大海马病害的发生,可以提高养殖成活率和放养密度,使养殖设施得到有效利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海马种苗人工培育及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面积12~15m2的养殖池底部放置6~8个气石,养殖池经彻底消毒后加入经砂滤的海水,海水深度1.0~1.2m;

(2)把刚孵出的幼大海马移入到养殖池,开始时幼大海马的培育密度可以大些,随着幼大海马生长至不同阶段的体长变化,逐渐减少其培育密度和养殖密度;

(3)幼大海马长至体长2.5~3.0cm时,往养殖池投放大型海藻,供大海马缠附栖息,同时利用大型海藻能利用水中的氨氮作为营养物质促进自身生长的特点,改善养殖池的水质条件,减少病害发生;

(4)日常管理:根据幼大海马的生长阶段,于每天8:00、16:00,选择投喂不同大小的蒙古裸腹溞幼体或成体和南美白对虾糠虾或仔虾;同时每天采用虹吸方法换水一次,换水量为养殖池海水总量的1/3~1/2;每隔4~6天,停气30分钟让养殖池中的赃物沉淀后用虹吸方法清除;每天观察记录大海马摄食和活动、环境因子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和采取相应措施,做好防病治病工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45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