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煤工作面沿空留巷开采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4433.X | 申请日: | 201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0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刘笃鸿;陈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鄂托克前旗长城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41/16 | 分类号: | E21C41/16;E21D19/00;E21D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200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新汶***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煤 工作面 沿空留巷 开采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煤技术领域,适用于中等稳定以上顶板条件,低瓦斯矿井,无冲击地压以及应力集中区构造,近水平以及缓倾斜薄煤层以及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
背景技术
煤矿综采工作面开采时,为减少煤柱的损失,大面积推广了沿空留巷开采工艺。
目前,沿空留巷开采工艺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砌筑矸石带、支设密集支柱或木垛、加固原巷道的金属支架、采用有模或无模充填技术。以上几种技术均存在以下不足。
1.砌筑矸石带工艺:预支撑能力差,容易造成顶板过量下沉导致巷道顶板折断,最终导致留巷失败。
2.支柱或木垛支护:支护材料使用多,工作量大,支护以及护巷效果差。
3.加固原巷道的金属支架:施工工艺复杂,安全性差,对顶板反复支撑,导致顶板断裂、破碎,护巷效果较差。
4.水泥或其他材料充填工艺:工艺复杂,设备投入大,充填材料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实现高强度、低成本,操作简单,护巷严密的沿空留巷技术仍然是煤矿开采中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采煤工作面沿空留巷开采工艺方法。
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步:顶板临时支护
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在工作面下端头推进一个循环后,在设计的运输巷巷旁的采空区侧,用两排液压单体支柱进行支护,两排液压单体支柱穿鞋,支设在工作面底板岩石上;靠采空区侧的第一排支柱柱距0.8米;第二排单体支柱上布置金属顶梁,柱距1米,排距0.5米;两排液压单体支柱上带加强帽支护,柱帽采用15-30cm厚的木板;根据顶板岩性,工作面初次来压前,临时支护长度取50米,初次来压后,临时支护距离取30米;两排单体支柱要成直线布置,两排单体支柱的迎山角度为3-4°;
第三步:顶板正规支护
在原巷道的顶板上距支护墙0.3米处布置一排补强锚索,锚索规格φ17.8×6200mm,间距3-4米,再在距离原巷道底板0.6米处布置一排钢管混凝土支柱,柱距1.0米;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支柱:是在无缝钢管,灌入C40混凝土,要求屈服强度大于236N/mm2,钢管壁厚不小于4mm,钢管外径与壁厚之比65-70,长细比不大于20;
第三步:侧帮护巷方式
采用钢筋网配合编织袋装矸石护巷,即在钢管混凝土支柱的外侧固定上钢筋网,钢筋网采用φ6mm钢筋焊接网,网眼100×100mm,然后堆垛矸石袋,矸石袋堆垛底宽1.5米、顶宽1米,矸石袋是用尼龙袋在井下装上矸石而成;为防止采空区漏风,在钢筋网上再喷射一层混凝土覆盖。
本发明解决了沿空留巷传统工艺在巷帮支护以及护巷技术上的欠缺,减少了支护成本,提高了支护强度,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工艺简单,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万吨掘进率,缩短了工作面准备时间,杜绝了护巷煤柱损失,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和煤矿的安全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如发明内容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按照图1和说明书的记载是完全可以实施的,在此不再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鄂托克前旗长城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鄂托克前旗长城煤矿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44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细沟断面精准测量的方法
- 下一篇:橡胶硫化促进剂MBT的精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