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避免网络可达性检测失效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3278.X | 申请日: | 201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9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玲玲;胡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12/46;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健;龙洪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网络 可达性 检测 失效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免网络可达性检测失效的方法,在对端服务提供商的边缘设备PE上配置到本端PE上的环回地址的静态路由,当所述本端PE利用因特网包探索器PING向所述对端PE所在的远端私网发起网络可达性检测时,将本端PE上的环回地址作为报文的源IP地址进行报文封装。本发明能够防止发起网络可达性探测的设备在报文封装时采用不确定的报文源IP地址而导致的网络可达性检测失效,提高查找组网中故障的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避免网络可达性检测失效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避免网络可达性检测失效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PING(Packet Internet Groper,因特网包探索器)是网络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检测目的可达性的手段。在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网络中PING更是一种重要的维护手段,可以用来发现和定位故障,例如:协议无法建立、路由不通等。
设备发起PING的时候对报文进行封装,根据检测对象封装成对应的报文格式,比如,标签包或IP包,然后依靠路由表提供的转发路径到达目的地。如图1所示,在静态L3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中,PE(Provider Edge,服务提供商的边缘设备)向远端的私网发起PING时,比如,PING远端CE(Customer Edge,用户边缘设备)时,在PE的公网出口进行报文封装:依次为报文封装ETHER(Ethernet,以太网)报文头、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报文头、IP报文头和ICMP(Internet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报文头,当该PE的私网接口(与近端CE的接口)中有多个处于UP状态时,通过算法从所述处于UP状态的私网接口中任选一个,将选择出的私网接口的IP地址作为封装后的PING报文的源IP地址。假如PE的私网接口A和私网接口B均处于UP状态,通过算法选择了私网接口B的IP地址作为PING封装时的报文源IP地址,在纯静态L3VPN(三层VPN)组网中,因为公网和私网路由都是静态配置,而不采用路由通告,因此,如果对端PE2没有配置到私网接口B地址的静态路由(远端PE2静态配置了到PE1的私网接口A的路由),则PE1发起向远端CE2的PING永远也PING不通。
因此,在静态L3VPN组网中使用PING来进行网络可达性检测时,可能出现由于报文源IP地址不确定而导致的私网可达性检测失效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查找组网中故障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网络可达性检测失效的方法及系统,能够防止发起探测的设备在报文封装时采用不确定的报文源IP地址而导致的网络可达性检测失效,提高查找组网中故障的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避免网络可达性检测失效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对端服务提供商的边缘设备PE上配置到本端PE上的环回地址的静态路由;
当所述本端PE利用因特网包探索器PING向所述对端PE所在的远端私网发起网络可达性检测时,将本端PE上的环回地址作为报文的源IP地址进行报文封装。
进一步地,所述本端PE利用因特网包探索器PING向所述对端PE所在的远端私网发起私网可达性检测,包括:所述本端PE向所述对端PE所在的远端私网中的用户边缘设备CE发起私网可达性检测,或者,所述本端PE向所述对端PE的用于接入所述远端私网的私网接口地址发起私网可达性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本端PE和所述对端PE位于L3VPN网络中,所述静态路由为静态VRF路由。
进一步地,在对端服务提供商的边缘设备PE上配置到本端PE上的环回地址的静态路由的同时,所述本端PE上也配置到对端PE上的环回地址的静态路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32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