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分布式文档管理体系的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1251.7 | 申请日: | 201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0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邵志骅;吴晓东;江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顾吉云 |
地址: | 2141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分布式 文档 管理体系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文档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层分布式文档管理体系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全国交通管理的各个业务信息系统已经建立并取得到了规模化应用,如: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数据节点已经达到340多个,使用业务系统的支队达到470多个。并且,全国每年新增违法记录数据量有数亿,各数据节点累计数据量少则数百万条,多则数千万条。除了数据量庞大外,业务功能也相当丰富,现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在平台层级主要有两个平台,每个平台都包含了多个业务系统,各业务系统中业务功能模块数量达上千个。如此庞大的系统,已经很难通过几个WORD文档来描述其具体的功能。为此,需要设计一种统一的文档管理系统,实现文档与业务系统的整合,提高文档的可读性,实现文档内容的业务关联、对象存储、信息检索模块及动态更新等功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层分布式文档管理体系的实现方法,其能有效的增强对文档的管理效率,提高文档的可读性,实现了文档管理的标准化。
一种多层分布式文档管理体系的实现方法,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管理层、传输层、展现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层包括文档编辑模块、对象管理模块、基线控制、工作空间管理模块、关联定义模块、节点管理模块,所述传输层包括数据封装模块、传输接口模块、定时任务模块,所述展现层包括文档展现模块、信息检索模块、在线更新模块。所述对象管理模块输出至文档编辑模块,所述文档编辑模块输出至节点管理模块,所述关联定义模块输出至节点管理模块,所述节点编辑模块输出至基线控制模块,所述基线控制模块输出至工作空间管理模块,所述管理层输出至数据封装模块,所述数据封装模块输出至传输接口模块,所述定时任务模块输出至传输接口模块,所述传输层输出至文档展现模块,所述传输接口模块输出至在线更新模块,所述在线更新模块输出至文档展现模块,所述信息检索模块输出至文档展现模块。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理层总共维护三项文档信息,一是文档的节点信息,二是文档与业务系统功能模块绑定的关联信息,三是文档的内容信息;所述文档编辑模块采用基于HTML语法的文档编辑模块器,编辑器支持所见即所得,支持多个图片、视频、文件等对象的插入;所述对象管理模块对文档编辑模块中的数据对象进行管理,数据对象主要包含照片、视频、文件。数据对象包含的元素为文档ID、对象序号、对象内容,对象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对象内容采用BLOB格式存储;所述节点管理模块定义了文档的层次、前后关联以及标题信息,其主要元素为:节点ID、父节点ID、前节点ID、参考节点ID、标题、关键字;其中,通过父节点ID与前节点ID定义了节点在文档体系中的位置,通过参考节点ID在文档中提供了关联节点跳转功能,节点ID为唯一标识,与其它模块信息相关联,标题与关键字对节点信息进行描述,也可以用于信息检索模块;所述关联定义模块实现了文档节点与业务系统模块之间链接。其主要元素为:业务系统名称、菜单信息、节点ID;所述基线控制实现了对文档版本基线的控制,实现了新增、克隆、删除、切换文档版本功能。节点、文档管理对于不同的基线版本内容也不相同;所述工作空间管理模块实现了对不同业务系统文档的分隔,实现了新增、切换、删除工作空间功能;
所述数据封装模块实现了对文档数据的封装功能,主要包含了版本比对、节点打包、单条文档封装功能;所述传输接口模块通过HTTP数据流的方式实现JAVA对象序列化传输,接口还实现了对数据流的AES加密及ZIP压缩传输功能;所述定时任务模块实现了定时数据更新的功能;
所述文档展现模块结合文档内容、文档目录结构以及参考节点列表组合显示文档信息,文档展现模块还包含了对象展现功能,对于图片、视频、文件等对象通过内含的对象读取接口展现;所述信息检索模块功能包含了标题检索、关键字检索、全文检索三项功能;所述在线更新模块实现无本地节点内容时从上层实时读取文档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未经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12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