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荒漠化地区的雨水收集利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9457.0 | 申请日: | 2012-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7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增胜;周轶慧;李飞鹏;陈玲;赵建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2B1/00;E02B3/16;E03F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荒漠化 地区 雨水 收集 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和环境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荒漠化地区的雨水收集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草地资源,但近几十年来,由于长期干旱,加之农民超载放牧、盲目开荒,致使植被破坏严重,出现严重的退化和沙化现象,是目前我国荒漠化最为集中和严重的区域。由于缺水,该区域对地下水持续超采利用,导致其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有研究表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要维护其生态环境,地下水埋深需维持在2-4米,否则不能满足天然植物的正常用水。地下水位的下降进一步引起地表植被衰亡、土地沙化加快,土壤耕层变薄、肥力下降,造成农业生产条件恶化,对农牧业产生极大影响。如地处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北部的甜水镇,土地沙化面积已达1713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8.6%,涉及12个乡镇,240多个自然村,且以23.3km2/a的速度延伸。由于该区域沙漠化严重,干旱少雨(年降雨量不足350mm),且又地处偏远,长期以来,当地群众只能通过人工修建水窖和混凝土集流面,集蓄天然降雨,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由于长期干旱,没有水源供应农牧业,目前全县草场植被覆盖率仅为20%~50%,产草量和载蓄能力弱。水资源短缺和土地沙漠化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协调发展。 对水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开发及利用,实现有效的防风治沙,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迫在眉睫,在整个环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实施荒漠化治理也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已占到国土面积的27.4%,现有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因土地沙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多亿元,影响近4亿人的生产和生活,加强防沙治沙和生态建设工作是目前极为紧迫的任务。由于沙漠地区具有缺水、缺土、高温、干燥、风沙大等特点,生物(草坪、植被、微生物等)难以在该地区存活,因此传统沙漠治理采用的生物技术方法都收效甚微。目前,雨水收集结合植被种植是我国应对荒漠化最有效的治理方法之一。
已有的雨水收集装置多用于城市地区,以饮用、园艺和家用为目的。这类装置主要侧重于雨水收集管道的构建,尽量避免将初期雨水引入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也主要是用于水景、冲洗汽车和绿化喷灌等方面。对于沙漠化地区而言,由于高温、干燥,这类地区普遍具有降雨量小、蒸发量大的特点,因此,如何提高雨水的收集效率,减少收集雨水的蒸发和渗漏,是雨水收集系统好坏的关键。所以,防渗膜的选用对于整个系统的正常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渗膜是以高密度聚乙烯为原材料,具有高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好、抗植物根系、防渗系数高、施工快速和总成本低等优异性能,并可以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进行加工的特性和功能。相比传统的防渗材料(红粘土、混凝土现浇、水泥砂浆、塑料防渗膜等),其在防渗效果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在缺水比较严重的甘肃等地区,防水渗漏、防水流失,是民生民存的重要工程。采用防渗膜技术修建雨水收集池进行雨水收集利用有着很好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荒漠化地区的雨水收集利用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荒漠化地区的雨水收集利用方法,根据当地的自然地形设计进水沟渠和蓄水池,并选用HDPE膜作为蓄水、防渗的材料构建一种适用于荒漠化地区的雨水收集系统,利用该系统收集利用雨水。所述收集系统包括主进水沟渠1、缓冲池2、蓄水池3、沉淀池4、溢流池5、进水缓冲沟6、锚固沟7、绿化带8和水泵9,其中:蓄水池3左右两侧设有进水缓冲沟6,蓄水池3池体内前端设有缓冲池2,末端设有沉淀池4,且沉淀池4位于蓄水池3内底部,远离缓冲池2位置,主进水沟渠1作为主要进水口,位于缓冲池2前端,锚固沟7环绕于蓄水池3四周,且位于进水缓冲沟6和缓冲池2外,溢流池5通锚固沟7一侧,锚固沟7另一侧与绿化带8相连,水泵9位于沉淀池4内底部,主进水沟渠1和缓冲池2之间通有锚固沟7,具体步骤如下:
(1).雨水收集系统的选址:利用雨水冲刷所形成的沟渠作为雨水收集池的修建地。
(2).雨水收集系统的构建
所述的进水沟渠是利用雨水冲刷的沟渠在雨水收集系统周边修建2-4条雨水缓冲沟渠,其中选择雨水径流最大的沟渠作为主进水沟渠1。所述进水沟渠将来源于山坡、公里等处形成的雨水径流引入雨水收集系统,并缓冲雨水对系统的冲刷力。
(3).施工要求
(A)地基处理:清扫铺设面,要求基体平整,土体坚实,不能凹凸不平,裂纹等,不能有尖锐物,石块、铁丝或木棒等,防渗范围内的草皮,树根要清除,对于杂草要喷洒灭草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94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