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9276.8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0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周绪红;吴方伯;杨璐;邓利斌;袁海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方伯 |
主分类号: | E04C3/20 | 分类号: | E04C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2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混凝土 叠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指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梁。
技术背景:
目前,用在建筑物中的梁大部分是整体现浇而成的,这种现浇梁,现场需要绑扎钢筋,大规模地支模等,施工繁琐,工序复杂,劳动量大,费力费时。而现有的用于叠合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专利号:200420068967.5)是槽型的,其侧壁为纵向肋,底板薄,这种预制构件的底板薄,梁柱节点处比较薄弱,相应的承载力也低,运输、吊装时容易损坏,而且,叠合梁不能做成空心的,自重大,另外,预制梁构件不能与预制板叠合,只能与现浇混凝土板叠合成为钢筋混凝土叠合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梁,该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梁柱节点处强度高,运输、吊装时不易损坏,施工容易、工序简单,劳动量小,省时省力。预制梁构件不仅可与预制板结合起来用于叠合梁体系中,而且还能与现浇混凝土板结合成为叠合体系,空心的预制梁构件还可以减轻结构自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该建筑用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包括预制梁构件,预制板,后浇混凝土,预制梁中预埋有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所述梁的端部为斜面。
由于在所述的预制梁构件端部有阶梯形、锯齿形、平面形(平面打磨使之粗糙)、圆弧形的斜面,以提高预制梁构件与柱、预制板的粘结力,增加节点处的强度,且斜面上布置或水平、或竖向、或横竖交错、或斜向的预埋件,目的是增加叠合梁与混凝土的销栓力,更大地提高节点处的强度,增强结构的整体叠合能力,使建筑牢固可靠。施工时,先将预制梁构件搁置在柱上,然后放置预制板,最后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钢筋混凝土叠合梁。以这种施工方式而成的建筑物能更好地抵抗外荷载的作用,承载力大大增强,抗震性能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预制梁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预制梁构件另一实施例;
图3为中空预制连构件端部堵头示意图。
图4为预制梁构件另一实施例;
图5为预制梁构件另一实施例;
图6为预制梁构件另一实施例;
图7为预制梁构件另一箍筋形式实施例;
图8为预制梁构件端部形式示意图;
图9为预制梁构件端部形式另一实施例;
图10为预制梁构件端部形式另一实施例;
图11为预制梁构件端部形式另一实施例;
图12为预制梁构件端部预埋件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13为预制梁构件端部预埋件布置方式另一实施例;
图14为柱、预制梁构件、预制板整体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15为预制梁构件端部模板布置示意图;
图16为柱、预制梁构件、预制板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柱、预制梁构件、预制板布置另一实施例;
图18为柱、预制梁构件、预制板叠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7,该建筑用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预制梁构件1,其截面形式可为矩形或U形或双U形,当截面形式为 U形时,梁对应会有U形槽口6,在后浇混凝土时,混凝土会充满槽所占的空间,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当梁的宽度较大时,可预制成双U形的形式。为减轻预制梁构件1的自重,可以沿预制梁构件1纵向开洞,形成梁身中空的形式,洞的截面形式为矩形、圆形、椭圆形,在纵向洞的端部,即预制梁构件1的端部,设有堵头15,参考图3,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进入洞内。堵头15为预制构件,其截面形式和大小与预制梁构件纵向洞的截面形式和大小相适应。梁的端部预留有装模孔洞4,在后浇混凝土时,方便模板13与预制梁构件1的连接,以便浇筑混凝土5,使预制梁构件1、预制板7,柱子11形成一个整体。预制梁构件1中的箍筋9可伸出预制梁构件外,也可以埋在预制梁构件内,箍筋9的形式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端部带弯钩的U形。并且在箍筋的两端绑扎通长钢筋12,一方面可以固定箍筋,另一方面可以增强预制梁构件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参考图8—图11,预制梁构件1端部斜面的形式为阶梯形、锯齿形、平面形、圆弧形。当为平面形时,斜平面上需要打磨使平面粗糙,如图4,以增强端部与混凝土的咬合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方伯,未经吴方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92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对压装退卸机
- 下一篇:一种基于混沌和RSA算法的公钥加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