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节能灯智能控制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6590.0 | 申请日: | 201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1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石庆生;周巍;刘大可;梁亚松;王继伟;史大为;王文利;康家宇;宋平玉;刘晶;王莹;赵立松;周钰涵;林晓明;孙阅兵;丁宇;莫贺军;李印保;高昆;李长新;代吉祥;岳占辉;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新一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167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节能灯 智能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ED节能灯智能控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小区照明已经成为小区规划与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现有的小区照明的规划设计存在如下问题:一、地下车库照明灯常亮现象普遍存在,无论白天夜晚、有无人、车通过,均将照明灯开启到最大亮度且不间断使用,致使能源浪费十分严重;二、楼道照明大多使用声控灯,信号采集手段单一,且声音捕获装置极易出现故障,存在安全隐患;三、人为管理时效性差,不能及时发现照明设施的异常,导致维修延误,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另一方面,现有小区照明多采用白炽灯,其效率低、耗电量大、寿命短,既不环保节能,又满足不了百姓的日常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ED节能灯智能控制装置及方法,以达到节约能源,使照明更加安全、智能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LED节能灯智能控制装置,包括:LED模组、LED驱动电路、感应器、定时器、单片机、Zigbee网络和终端计算机;
所述的LED模组,是用于区域照明的装置;
所述的LED驱动电路,是用于对接收到的LED模组控制信号进行转换的装置;
所述的感应器与单片机连接,是用于检测被照明区域的移动物体、声音、照度、烟雾,并将检测到的信息输出给单片机的装置;
所述的定时器与单片机连接,是用于输出开关信号给单片机,对照明区域的LED模组进行定时的装置;
所述的终端计算机通过Zigbee网络与单片机连接,是用于对感应器进行参数设置并实时监控整个装置运行的装置;
所述的感应器包括红外感应器、声音感应器、光照感应器和烟雾感应器;
采用LED节能灯智能控制装置控制LED节能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定时器中设置LED模组的工作时段;
步骤2、采集信号,通过红外线感应器捕获人体信号H,声音感应器捕获噪音信号S,照度感应器捕获照度信号L,烟雾感应器捕获烟雾信号Y,将采集到的信号上传至所述单片机进行分析;
步骤3、单片机根据步骤2采集到的信号,控制LED模组进行照明;
1) 在定时器时间内:夜间待命状态下点亮的LED模组的灯珠数为n1,按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n1= ;
式中, n1表示被点亮的灯珠个数,N表示LED模组内的灯珠总数,表示自然数,且有;
当红外感应器捕获到信号H,或者声音感应器捕获到噪音信号S,且S20分贝时,信号H、S被发送至单片机,同时,单片机将照度感应器捕获的亮度与夜间待命状态下的LED模组亮度做比较:
若照度感应器捕获的亮度小于或等于夜间待命状态下的LED模组亮度,则单片机向驱动电路发送指令,点亮LED模组;
若照度感应器捕获的亮度大于夜间有人通过状态下LED模组亮度,LED模组保持当前状态不变;
在定时器设定时间以外:
LED模组处于关闭状态,各感应器仍处于工作状态:当红外感应器捕获到信号H,或者声音感应器捕获到噪音信号S,且S30分贝时,信号H、S被发送至单片机:若照度感应器捕获的亮度小于或等于日间照明区域下LED模组的最低亮度,则单片机向LED模组发送指令,点亮LED模组的灯珠,所述的灯珠个数为n2,按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n2=
式中,n2表示被点亮的灯珠个数,表示自然数,且有,;
若照度感应器捕获的亮度大于日间照明区域下LED模组的最低亮度,则LED模组继续保持关闭状态;
2) 当烟雾感应器捕获到烟雾信号Y时,将该信号发送至单片机,单片机启动应急状态,点亮所有LED模组;
3) 当照明区域的声音感应器未捕获到大于20分贝的噪音,或者红外感应器未捕获到信号,需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将LED模组恢复至待命状态或关闭状态,在上述等待时间内,照明区域内LED模组均保持开启状态不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新一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沈阳新一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65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