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即时通信的用户状态显示方法和即时通信服务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5843.2 | 申请日: | 201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0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涛;蔡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即时 通信 用户 状态 显示 方法 服务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用户状态显示方法和即时通信服务器。
背景技术
现有即时通信应用中,用户可根据当前繁忙程度等实际情况选择设置一种用户状态,例如“请勿打扰”状态,使其所有联系人获知该用户状态,以避免不必要的打扰。但每个用户通常都会有很多的联系人,由于用户与各联系人的亲疏程度不同,用户在不同时刻的繁忙程度也不同,因此某些时候用户可能只想与其中一部分联系人通信,而不想与其他的联系人通信。但现有技术中用户的所有联系人看到的用户状态都是一致的,当联系人发送消息给用户后,会收到相同的提示,即所有的联系人都处于平等的地位,没有差异化。例如用户设置“请勿打扰”状态的目的,可能只是不想与一部分联系人通信,而愿意与部分亲密联系人进行通信,但此时亲密联系人可能因为看到用户当前的“请勿打扰”状态而放弃通信,导致用户失去与亲密联系人的通信机会。
综上可知,现有即时通信的用户状态显示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用户状态显示方法和即时通信服务器,使得用户可以针对不同联系人选择用不同的用户状态,从而增加了即时通信中用户状态的差异化功能,而且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和直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即时通信的用户状态显示方法,包括步骤有:
接收用户向某联系人发送的状态信息;
分析所述状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用户状态;
将所述用户在所述联系人的客户端上显示的用户状态设置为所述第一用户状态。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用户状态显示方法,所述状态信息包括状态表情信息、状态图片信息或者状态文字信息。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用户状态显示方法,所述接收用户向某联系人发送的状态信息的步骤之前或之后包括:
接收所述联系人对所述用户的通信请求。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用户状态显示方法,还包括:
预存状态信息与用户状态的对应关系;
所述分析所述状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用户状态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分析接收到的所述状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用户状态。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用户状态显示方法,所述接收用户向某联系人发送的状态信息的步骤之前包括:
接收用户发送的第二用户状态的传统设置请求;
将所述用户在全部联系人的客户端上显示的用户状态设置为所述第二用户状态;
所述将用户在所述联系人的客户端上显示的用户状态设置为所述第一用户状态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用户在所述联系人的客户端上显示的用户状态从第二用户状态更改设置为第一用户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即时通信服务器,包括有: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向某联系人发送的状态信息;
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所述状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用户状态;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将所述用户在所述联系人的客户端上显示的用户状态设置为所述第一用户状态。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即时通信服务器,所述状态信息包括状态表情信息、状态图片信息或者状态文字信息。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即时通信服务器,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联系人对所述用户的通信请求。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即时通信服务器,所述分析模块还包括:
存储子模块,用于预存状态信息与用户状态的对应关系;
分析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分析接收到的所述状态信息所对应的第一用户状态。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即时通信服务器,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第二用户状态的传统设置请求;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将所述用户在全部联系人的客户端上显示的用户状态设置为所述第二用户状态;
所述第一设置模块,用于将所述用户在所述联系人的客户端上显示的用户状态从第二用户状态更改设置为第一用户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58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