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废弃锚索/锚杆的拆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5631.4 | 申请日: | 201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3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丁仕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9/00 | 分类号: | E02D9/00;E02D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51134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废弃 拆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工程的施工方法,特别是一种拆除地下废弃锚索/锚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工程上广泛采用锚索或者锚杆来对基坑提供支护,其支护原理是:利用基坑围护桩/墙的外侧稳定坡面的地基提供锚固力,通过锚索或锚杆与基坑围护桩/墙锚接,实施对基坑围护桩或围护墙的支护。至于什么时候需要选用锚索,什么时候需要选用锚杆,应视乎实际而定,不过二者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
锚索/锚杆的施工工艺是:造孔→锚索/锚杆制作安装→锚索/锚杆孔灌浆→锚索/锚杆张拉锁定→非锚固段灌浆→锚头防腐处理。
由此可见,在完成了上述施工之后,就会有一段锚索或锚杆埋在地下,这段锚固体在工作的时候十分重要,起到提供强大的摩擦力的作用,但一旦基坑支护完成之后,锚固体就留在土内了。
长期以来,使用锚索/锚杆在进行基坑支护时常常忽略了临时锚索/锚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少有针对临时锚索/锚杆进行回收的设计与施工。因而,基坑支护完成后大量的废弃锚索/锚杆被埋在了地下,严重影响了后续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成为了后续工程项目施工的地下障碍物。如果要清理这些废弃在地下的锚固体,则需要大规模开挖土方,造成施工成本的浪费,因此必须要有一种高效、快速、简单、施工成本低的地下废弃锚索/锚杆的拆除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废弃锚索/锚杆的拆除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地下废弃锚索/锚杆的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确定废弃锚索/锚杆的头部施钻起点位置;
b)、在锚固体的周边与岩土结合面间进行切割,使锚固体与岩土分离,而切割的同时,在切出的间隙中同步跟进支撑体;
c)、切割至废弃锚索/锚杆的底端时停止切割,保证锚固体整段均位于支撑体内,将锚固体从支撑体中拔出拆除;
d)、往支撑体内回填灌浆,待支撑体溢浆时停灌并回收支撑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a)中,于确定废弃锚索/锚杆的头部施钻起点位置后,布设钻机施工平台;在步骤b)中,所述切割为锚固体为轴心的环形切割;在步骤b)~步骤d)中,所述支撑体为岩心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c)中,是采用千斤顶或者其他牵引工具来将锚固体从岩芯管或套管中拔出拆除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小范围切割锚固体所在的岩土,并于切割同时同步跟进支撑体,这样在拔除废弃锚索/锚杆时,土方不易坍塌,而后期的注浆又重新填补了由于拆除了废弃锚索/锚杆所形成的空穴,保证土方结构不会被破坏。本发明简单易行,无需大范围开挖,达到了安全、便捷、高效、节省费用的工程效果。本发明可应用于地下工程施工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原理示意图,其表示了废弃锚索/锚杆所在土层的截面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参照图1,一种地下废弃锚索/锚杆的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确定废弃锚索/锚杆的头部施钻起点位置,即如图1所示的头部1;
b)、在锚固体2的周边与岩土结合面间进行切割,使锚固体2与岩土分离,而切割的同时,在切出的间隙中同步跟进支撑体3;
c)、切割至废弃锚索/锚杆的底端6时停止切割,保证锚固体2整段均位于支撑体3内,将锚固体2从支撑体3中拔出拆除;
d)、往支撑体3内回填灌浆,待支撑体3溢浆时停灌并回收支撑体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56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温增温日光温室大棚
- 下一篇:弧形打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