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雷达用光电复合缆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5524.1 | 申请日: | 201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3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沈小平;张海军;李兴旺;李严勤;屠耀华;吴燕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22 | 分类号: | H01B11/22;H01B9/00;H01B9/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3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雷达 用光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雷达天线与雷达控制中心之间传输信号的光电复合缆。
背景技术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其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雷达在军事领域的利用已经是一种很成熟的技术。
传统的雷达电缆是采用同轴电缆来连接雷达天线和雷达控制指挥中心的。由于同轴电缆的高频传输问题,使得雷达天线必须与雷达控制中心靠的很近,这样一旦雷达天线遭到破坏,将会殃及控制中心,最终导致整个雷达系统的毁掉。因此需要一种抗电磁干扰、抗电磁脉冲干扰且高频下传输损耗较小的电缆作为雷达天线和雷达控制中心的连接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干扰能力强、高频传输损耗较小、适用于雷达天线与雷达指挥中心之间连接的光电复合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雷达用光电复合缆,连接于雷达天线和雷达控制中心之间用于传输电信号和光信号,所述的雷达用光电复合缆包括缆芯、包覆于所述的缆芯外的外护套,所述的缆芯与所述的外护套之间设置有屏蔽层,所述的缆芯包括电源单元、光单元、数据单元;
所述的电源单元包括三根电源线;所述的光单元包括若干单模光纤、包覆于所述的单模光纤外的阻水层、包覆于所述的阻水层外的光单元保护层;所述的数据单元包括若干对数据线对;
所述的屏蔽层包括包覆于于所述的缆芯外的内屏蔽层、包覆于所述的内屏蔽层外的外屏蔽层。
优选的,所述的电源线包括电源线导体、包覆于所述的电源线导体的外的电源线绝缘层。
优选的,所述的光单元还包括加强件,所述的加强件设置于若干所述的单模光纤的中心处。
优选的,所述的加强件为非金属加强件。
优选的,所述的光单元还包括填充绳,所述的阻水层包覆于所述的单模光纤和所述的填充绳外。
优选的,每对所述的数据线对包括两根数据线,所述的数据线包括数据线导体、包覆于所述的数据线导体外的数据线绝缘层。
优选的,所述的内屏蔽层为磁信号屏蔽层,所述的外屏蔽层为电信号屏蔽层。
优选的,所述的磁信号屏蔽层为绕包于所述的缆芯外的铝塑复合带,所述的电信号屏蔽层为铜包铝丝编织层。
优选的,所述的阻水层为纵包于所述的单模光纤外的阻水带。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设置了双层屏蔽,屏蔽效果好,能有效的防止电磁波的干扰;
2、本发明采用单模光纤传输光信号,高频下的传输损耗较小、传输距离远,能够实现雷达天线的远程化控制;
3、本发明将电源传输、数字信号传输和电磁波传输集成于同一线缆中,适用于不同的使用环境。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雷达用光电复合缆的截面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缆芯;11、电源单元111、电源线;1111电源线导体;1112、电源线绝缘层;12、光单元;121、单模光纤;122、加强件;123、填充绳;124、阻水层;125、光单元保护层;13、数据单元;131、数据线;1311、数据线导体;1312、数据线绝缘层;2、屏蔽层;21、内屏蔽层;22、外屏蔽层;3、外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所示。
一种雷达用光电复合缆,连接于雷达天线和雷达控制中心之间用于传输电信号和光信号。雷达用光电复合缆包括缆芯1、包覆于缆芯1外的外护套,缆芯1与外护套之间设置有屏蔽层2,其截面呈圆形。
缆芯1包括电源单元11、光单元12、数据单元13。
电源单元11用于为雷达系统传输电能,其包括三根电源线111,电源线111包括电源线导体1111、包覆于电源线导体1111的外的电源线绝缘层1112。电源线导体1111采用第五类绞合导体,电源线绝缘层1112采用PVC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55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