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铁热分析曲线液相温度和固相温度精确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4543.2 | 申请日: | 201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6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赵敏;姚敏;杨绍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第四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黄明哲 |
地址: | 211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铁 分析 曲线 温度 精确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铸造、信号处理技术领域,主要涉及在通过热分析方法进行铸铁碳、硅含量在线测定中液相温度和固相温度的精确查找方法,为一种铸铁热分析曲线液相温度和固相温度精确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铁液成分的在线检测,要求迅速、准确提供铁液成分检测结果,以便在线调整铁液的化学成分,一般化学分析法难以适应在线检测的速度要求,热分析法是通过测定伴随物质的温度变化和化学反应的进行而发生的热力学性质、物理性质的变化,进而确定物质结构的热变化及化学反应常数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冷却曲线上的任何变化直接与凝固体的热量变化有关,即与相变有关。因此,冷却曲线实际上是特定合金凝固过程的一次记录,凝固过程的所有信息都包含在冷却曲线上,这样,只要求得合金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曲线,就可间接求出该合金相应的特性参数,如化学成分、组织及性能等。
早期的热分析法是根据合金的冷却曲线定量的获得合金的固相、液相、转变相信息的一种方法,一般称为直接热分析法,但是冷却曲线常常不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清楚地显示出它的特征值,因而如何正确的分析热分析曲线成了直接热分析法测试中的关键。碳和硅两种元素的含量是铸铁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元素,通过热分析的方法测量铸铁中的碳、硅含量通常的方法就是根据铁水冷却曲线,获得液相温度和固相温度两个温度点,经过经验公式计算获得。参考文献王利华,石德全,李大勇.热分析技术在铸造生成质量检测上的应用(一).金属铸锻焊技术,2009,Vol38(21):72-76中描述了热分析法测量碳、硅含量的方法,但是对于如何高精度的提取液相温度和固相温度并未研究。
在铸铁热分析曲线中通常有两个温度拐点,通常这两个拐点就分别对应着液相温度和固相温度。然而,在实际的测量中,这两个温度拐点有时表现不明显。因此许多国内许多采用相应原理的分析仪器往往得不到液相温度点,从而导致无法得到分析结果。如果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仪器得到液相温度和固相温度能力,大大提高铸铁碳、硅含量分析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铁液成分检测需要获知液相温度和固相温度两个温度,铸铁热分析曲线的两个拐点分别对应着液相温度和固相温度,但现有技术在实际测量中无法有效得到这两个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铸铁热分析曲线液相温度和固相温度精确检测方法,对铸铁热分析曲线划分阶段:第一阶段为液相温度区,第二阶段为固相温度区,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确定液相温度点:对铁水进行温度检测,采样温度得到热分析曲线,当铁水温度达到最大温度点开始下降时作为第一阶段开始,设定温度差阈值K1和K2,K1<K2,
a)当采样温度点满足:则认为进入液相温度区,其中,T为铁水温度,t为检测时间,i=1,2,……,i表示温度采样点的标号,液相线温度发生在Ti附近,继续采样铁水温度,如果与前一时刻之间温度差(Ti+1-Ti)不变或者变大,则将此时的Ti作为液相温度点;
b)如果在温度检测的过程中没有出现温度变化小于等于阈值K1时,即找不到满足式的温度点,则进行分段拐点分析法,对热分析曲线分段进行分析,获得每一段获取最大温度点和此温度点之前的温度采样点,得到液相分析曲线,对这段曲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三次曲线拟合,获得拟合曲线:T=a3t3+a2t2+a1t+a0,对此拟合曲线的函数求拐点,拐点满足拐点即为tj对应的点,如果所述拐点在所述液相分析曲线段内,则将该拐点作为最后一点,向前在液相分析曲线段内搜索相邻温度差最小的温度点Tk,如果这个温度点满足则认为Tk为液相温度点;
c)如果上述两种情况都没有满足的温度点,则说明液相温度不明显,不能判断,认为铁水元素含量偏差较大,没有液相温度;
2)找到液相温度后,如果温度变化则表示液相温度区结束,将液相温度点后第一个满足的铁水温度点作为液相温度区结束点,从液相温度区结束点开始往后作为第二阶段固相温度区;
3)固相温度的搜索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第四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第四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45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