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吸泵用压动阀和吸喷口联合自吸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2977.9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0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钱万钧;徐节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冬庆 |
主分类号: | F04D9/02 | 分类号: | F04D9/02;F04D29/00;F16K1/00;F16K27/02;F16K3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泵用压动阀 喷口 联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自吸泵用压动阀和吸喷口联合自吸装置涉及一种增强自吸泵自吸能力的由泵体、外阀体、压动阀、吸喷口和盖板组成的联合自吸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自吸泵的电机在开始带动叶轮运行时,因为吸入管路中有空气,在泵体内就形成水和空气的混合物,为了增强自吸能力,缩短自吸时间,在自吸泵内需要设计一种自吸装置,以便达到提高泵的水力性能和泵的效率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吸泵用压动阀和吸喷口联合自吸装置,在泵体和外阀体之间加装有压动阀和吸喷口,以达到提高泵的水力性能和泵的效率的目的。
自吸泵用压动阀和吸喷口联合自吸装置,由泵体、吸喷口、外阀体、压动阀和盖板组成,压动阀通过盖板和密封圈安装在外阀体内,吸喷口安装在外阀体和泵体的低压吸入腔B之间;在压动阀的内阀体下腔一侧壁上开有的进水孔与泵体内的高压储水腔A相连通,在压动阀的内阀体上部密封圈安装槽和外阀体内壁间密封地安装有密封圈;盖板通过盖板紧固螺栓安装在外阀体和压动阀的内阀体底部;外阀体通过外阀体泵体紧固螺栓安装在泵体上;在压动阀的内阀体内环内穿装的滑动杆的轴身上套装有压缩弹簧,在轴身下端的紧固上螺母和紧固下螺母之间加装有橡胶阀板。
自吸泵用压动阀和吸喷口联合自吸装置的结构设计原理说明如下:
自吸泵未运转时,压动阀内的橡胶阀板在滑动杆上套装的压缩弹簧的弹力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处于内阀体的下腔中部,当自吸泵的电机带动叶轮转动运行时,在泵体的高压储水腔A内逐渐形成高压水,经内阀体的进水孔进入到内阀体的下腔时,则克服压缩弹簧弹力和自身重力,使橡胶阀板在内阀体的下腔内逐渐上移,进入到内阀体下腔的高压水在水压作用下经内阀体的上腔后,进入外阀体内腔,再在吸喷口的吸力作用下,进入到泵体的低压吸入腔B,使内阀体、外阀体和进水管道内的气水混合物经泵体的输出管道排出,直至上述气体与下腔间完全被排出泵体后,则上移到内阀体上腔顶部的橡胶阀板使内阀体上腔完全处于闭合状态,这时,不再有来自泵体高压储水腔A的水经内阀体的下腔进入到内阀体的上腔,则此时自吸泵处于正常工作运行状态。
当自吸泵停机时,由于泵体的高压储水腔A内无高压水进入到内阀体下腔内,则橡胶阀板在滑动杆的压缩弹簧的弹力和自重的作用下,使橡胶阀板在内阀体下腔内下移,此时,泵体内的高压储水腔A与低压吸入腔B经内阀体内腔和吸喷口相连通,等待自吸泵在下次开机运行时再工作,即下次开机时,使来自高压储水腔A的高压水,再经内阀体和吸喷口流回到低压吸入腔B,慢慢地使橡胶阀板再关闭上。
由于吸喷口为嵌装在外阀体止口和泵体之间的圆锥台形的喷口,则气水混合流体经吸喷口后可快速流动,从而,可将泵内气水混合流体经泵体的低压吸入腔后,最后从输出管道排出。
自吸泵用压动阀和吸喷口联合自吸装置的各部结构进一步说明如下:
压动阀的内阀体通过密封圈密封地安装在内阀体上部的密封圈安装槽和外阀体内壁之间,压板通过压板紧固螺栓安装在外阀体和内阀体下部。
在紧固上螺母和紧固下螺母之间紧固有圆板状的橡胶阀板,紧固上螺母、橡胶阀板和紧固下螺母依次安装在滑动杆轴身下端螺纹轴上。
内阀体内下部圆筒形的下腔的内径大于上部圆筒形的上腔的内径。
套装在滑动杆轴身上的压缩弹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内阀体内环下端面和紧固上螺母上面相压接。
内阀体下端的圆形法兰被压接在外阀体下端和盖板之间,内阀体下端圆形法兰且安装在盖板的上侧圆翻边内。
圆锥台形的吸喷口的圆形法兰边通过外阀体泵体紧固螺栓夹装在外阀体止口和泵体之间,圆锥台形的吸喷口内壁与圆形法兰边一侧的水平轴线的垂直线夹角α<90°。
自吸泵用压动阀和吸喷口联合自吸装置的优点是增强了自吸泵的自吸能力,缩短了泵的自吸时间,提高了泵的水力性能和效率,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自吸泵用压动阀和吸喷口联合自吸装置剖视示意图。
图2:内阀体7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3:内阀体7俯视示意图。
图4:吸喷口2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5:压动阀20主视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冬庆,未经李冬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29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速排气扇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密闭、连续化高纯度水煤气发生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