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气混合节水便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2167.3 | 申请日: | 2012-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4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建良 |
主分类号: | E03D11/02 | 分类号: | E03D11/02;E03D11/11;E03D9/16;E03D1/38;E03D5/08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郭元艺 |
地址: | 110003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气 混合 节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日常生活卫生洁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气混合节水便器。
背景技术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便器的用水量占有很大比例,因此便器的节水效果决定了日常生活用水节水的效果。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便器销售,其中也不乏节水型,但节水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始终未能离开传统的冲便模式,仍然依靠开放式蓄水箱中水的重量及高位差来实现冲厕过程。
2、由于普通便器多采用S型虹吸排污管道进行排污,这无形中抵消了很大一部分水的冲击力。
3、传统的便池冲水道带压难度大,若干个冲水孔会因水垢而影响冲便效果,因此,一般冲水道截面积均设计成上限值,这势必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水效果理想,冲击力强,环保效能显著的水气混合节水便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水气混合节水便器,当采用手动模式时,它包括便池、配有进水管与出水管的密封气水箱、置于便池内的喷水头、排污阀及配有冲便开关的冲水阀;所述密封气水箱的出水口经冲水阀与喷水头的入水口相通;所述冲便开关经连杆机构与排污阀固定相接;所述排污阀与便池的排污管道的端口相对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便池的排污管道可采用直通式结构;在所述排污阀与排污管道端口对应位置固定设有磁性机构。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喷水头的喷水面设有数个喷水孔。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冲水阀上可配有调节钮。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在所述排污管道的端口处嵌有环状密封圈。
另外,本发明所述进水管的直径Φ1与出水管的直径Φ2满足:Φ1:Φ2=1:2~6。
一种水气混合节水便器,当采用脚踏模式时,它包括便池、配有进水管与出水管的密封气水箱、置于便池内的喷水头、排污阀、脚踏开关及配有冲便开关的冲水阀;所述密封气水箱的出水口经冲水阀与喷水头的入水口相通;所述排污阀的一端经连动机构与脚踏开关相配接;其另一端经传动机构与冲便开关相配接;所述排污阀与便池的排污管道的端口相对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连动机构包括置于架体上并与其轴接的三角传动架及传动杆;所述三角传动架的一端向传动杆一端传输扭力;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排污阀的端部相配接。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便池的排污管道可采用直通式结构;在所述排污阀与排污管道端口对应位置固定设有磁性机构。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所述排污管道的端口处可嵌有环状密封圈。
本发明结构简单,节水效果理想,冲击力强,环保效能显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
1、本发明将开放式蓄水箱设计为密封式气水箱。当自来水进入该水箱时,该水箱中的空气被逐渐压缩,达到与自来水管道中的压力相等。当冲水阀打开时,基于压缩气体的作用使该水箱里的水瞬间喷出,流速远远大于传统水箱水的流速。用水量大大低于传统水箱的用水量。
2、本发明将传统的S型排污管道改为直排式排污管道。为防止异味、蟑螂等进入室内,本发明排污管道的端口处嵌有环状密封圈。
3、本发明将传统便器上端的一圈出水小孔改为一个圆形喷头,安装在便器座的后上沿下与可调冲水阀的一端连接, 从而大大降低了冲厕时的用水量。
4、本发明通过在排污阀与排污管道端口对应位置固定设有磁性机构,使排污阀与排污管道端口的结合更加紧密,其综合环保效能显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下列内容的表述。
图1为本发明采用手动模式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采用脚踏模式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喷水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便池;2、喷水头;3、冲水阀;4、调节钮;5、出水管;6、密封气水箱;7、进水管;8、排污阀;9、环状密封圈;10、排污口;12、脚踏开关;13、连杆机构;14、排污管道;15、冲便开关;16、传动机构;17、三角传动架;18、架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建良,未经杨建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21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