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元酸双酯型润滑油基础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210187711.5 | 申请日: | 201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7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晏礼明;傅深展;于得江;曹务波;陈远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山东瀚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05/36 | 分类号: | C10M105/36;C10M17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 |
地址: | 1001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元酸 双酯型 润滑油 基础油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元酸双酯结构润滑油基础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润滑油是涂抹在机械轴承部位等运动部分表面的油状液体,在机械运动过程中起着降温、减少摩擦、防止磨损等作用,是现代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润滑油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机械行业的发展速度。
目前,大功率、高性能、特殊用途成为机械发展的明显趋势,从而也对润滑油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如耐高温、超低温、使用寿命长等。同时,随着全球性的环保法律法规的推动,生物降解性好的润滑油已成为大势所趋。在这种形势下,耐高温性差、不耐低温、降解率低、使用寿命短的矿物类润滑油将逐渐被性能优良的合成润滑油所取代。
合成润滑油,即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具有一定分子结构的基础油,经过进一步调配、加工制成的一种高性能润滑油。酯类润滑油正是其中一种性能比较突出的合成润滑油。
与普通的矿物油相比,酯类润滑油具有更加优良的黏温性和低温性,挥发率低,化学性能稳定,可降解,可再生,抗燃性好,被广泛用于航空发动机润滑油、高温链条油、压缩机油、高档汽车发动机油、精密仪表油、金属切割液等各个高端领域。
酯类润滑油基础油的分子结构容易控制,不同结构对润滑油基础油的相应指标影响比较明显。酯类润滑油分子量越大,闪点越高;支链越多,倾点越低;支链增加,粘度指数提高。在此基础上,本发明从众多一元醇和长链二元酸中选择适当的组合,设计工艺,从而合成一系列不同粘度指数、倾点、闪点的优良润滑油基础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二元酸双酯型润滑油基础油及其制备方法,该基础油由脂肪族长链二元酸和支链脂肪醇合成,并通过中和-离心-蒸馏简单三步完成产品处理过程。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双酯型润滑油基础油具有生产条件环保,生产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等优点,非常适合规模化生产。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获得的双酯型润滑油基础油具有长直链连接两端酯基,两端为支链的分子结构。这种酯类具有凝点低、粘度指数高、闪点高、生物降解性好等优点。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油、汽车发动机油、空气压缩机油、重负荷齿轮油、超低温发动机油。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二元酸双酯结构润滑油基础油,该基础油化学通式为:
R2-H2COOC-R1-COOCH2-R2
其中:
R1为C9-C12直链亚烷基;
R2为C3-C12的支链烷基。
所述的二元酸双酯结构润滑油基础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
a.将长链二元酸和支链脂肪族醇以1∶2.1-1∶3比例加入反应装置,按酸质量1%-10%比例加入对甲苯磺酸,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100℃-130℃,反应时间为0.5-3小时。
b.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进行处理,于500-12000转/分钟转速离心机中离心1-30分钟,即可得双酯类润滑油基础油粗品。
c.将蒸馏水和粗酯按大于等于1∶1的比例加入真空度大于或等于0.05MPa的真空蒸馏装置中,于50-120℃进行真空蒸馏,蒸去水分和杂醇后,即可得成品酯。
步骤a中的长链二元酸为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十三烷二酸、十四烷二酸。
步骤a中的支链脂肪醇为异丁醇、异戊醇、异己醇、异庚醇、异辛醇、异壬醇、异癸醇、异十一醇、异十二醇、异十三醇。
所述的二元酸双酯结构润滑油基础油作为航空发动机润滑油、空气压缩机润滑油、汽车发动机润滑油、重负荷齿轮油或超低温发动机油的应用。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酯化-中和-离心-蒸馏,改变了传统工艺中酯化-蒸馏-中和-静置-蒸馏的生产步骤,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解决了传统工艺的醇气味残留问题,生产所得双酯纯净、无杂醇气味。
本发明的双酯型化合物,其凝点不高于20℃,闪点不低于210℃,通常40℃时运动粘度为10-100mm2/s,粘度指数不低于130,不同产品之间互溶性好,作为润滑油基础油能够满足绝大部分高温或低温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本发明的二元酸双酯结构润滑油基础油的制备方法,简单、高效、环保、节能,对环境条件和生产条件要求极低,具有非常大的规模化和普及化的可行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山东瀚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山东瀚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77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排水发电装置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移动式等速万向节中频淬火感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