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加油量及油品标号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210186711.3 | 申请日: | 201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7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高俊;丁洋;叶骁宇;童瑶;牟姚子野;张奕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七宝中学 |
主分类号: | G01F23/72 | 分类号: | G01F23/72;G01N2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胜康律师事务所 31263 | 代理人: | 张坚 |
地址: | 20110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加油 油品 标号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加油量及油品标号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石油制品已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论在医学、化工和新材料开发中它们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与我们最为密切的便是汽油了。据南方日报报道,4月13日邱女士开车到高州南湖加油站加油,没想到加的280.04元的93号“汽油”只有60元是纯汽油,其余的竟然全是水。又有报道称,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家加油站屡次往汽油里掺水,不但令车主赔了油钱,发动机也可能因此损坏。而近年来随着油价的飞速上涨,那些黑心加油站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更是变本加厉,使得此类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分析,造成此类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汽车传统油箱的设计不合理,这种不合理的设计使得车主对车辆所加油量不具有明确的知情权,所加汽油的实际标号就更不用说了。
为此,迫切需要设计一套检测装置,用以精确测车辆加油的油量,同时还能快速检测出所加油品的标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加油量及油品标号检测装置,能够精确测车辆加油的油量,且还能快速检测出所加油品的标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加油量及油品标号检测装置,包括储油箱、端盖、干簧管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和显示器,端盖上设有进有孔且盖设于储油箱内,干簧管传感器和电容传感器的上端固设于端盖上,下端分别插入储油箱内,用以分别检测液位和电压来反映加油量和油品标号,并且干簧管传感器和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至显示器,用以显示测量结果。
所述干簧管传感器包括由多根单根干簧管串联连接构成的管身、及套设于管身上的浮子,浮子随储油箱内液面升降,并触发相应液位高度的。
所述进有孔呈漏斗状。
所述端盖顶部还设有接线盒,所述的干簧管传感器和电容传感器的上端及导线连接部分密封于接线盒内。
采用本发明的车辆加油量及油品标号检测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能够快速精准地测量出加油的油量和标号,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性能稳定。
3.显示直观、方便读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车辆加油量及油品标号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干簧管传感器的一部分控制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的干簧管传感器的另一部分控制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主电路的液位测量电路图。
图5是本发明的电容传感器的一部分控制电路图。
图6是本发明的电容传感器的另一部分控制电路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主电路的电源电路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主电路的汽油标号检测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车辆加油量及油品标号检测装置主要包括储油箱1、端盖2、干簧管传感器3、电容传感器4和显示器5,端盖2上设有呈漏斗状的进有孔6且盖设于储油箱1内,干簧管传感器3和电容传感器4的上端固设于端盖2上,下端分别插入储油箱1内,用以分别检测液位和电压来反映加油量和油品标号,并且干簧管传感器3和电容传感器4的输出端通过导线7连接至显示器5,用以显示测量结果。所述干簧管传感器3包括由多根单根干簧管串联连接构成的管身、及套设于管身上的浮子8,浮子8随储油箱1内液面升降,并触发相应液位高度的。与一般的压力传感器相比,选用干簧管传感器3具有极好的精确度,不受环境影响,即使车内汽油的温度会随车辆运行不断升高,也不会影响其测量精度。所述端盖2顶部还设有接线盒9,所述的干簧管传感器3和电容传感器4的上端及导线7连接部分密封于接线盒9内。如此,能够避免干簧管传感器3和电容传感器4全部浸没在油内,从而引入带电的元素造成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检测装置的电路设计分为三大部分:主板电路、干簧管传感器控制电路和电容传感器4控制电路。主板电路又包括电源电路、液位测量电路和汽油标号检测电路三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七宝中学,未经上海市七宝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67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