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拧式备胎固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6074.X | 申请日: | 201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0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宿佳敏;刘小慧;田永义;李明;孙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奥杰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43/00 | 分类号: | B62D4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陆明耀;陈忠辉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拧式 备胎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拧式备胎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如图1所示,汽车备胎固定装置一般由各自独立的备胎压板11,紧固螺栓12,手柄等零件组成,其安装使用存在多个问题:1、因为备胎压板11为金属件,压在车轮安装面上,两者直接接触,很可能会划伤安装面;2、备胎压板11表面为硫化橡胶层、涂塑或黏贴保护垫13,增加了制造工序,增加了成本;3、备胎压板11与紧固螺栓12分离独立设计,在拆装时容易遗失紧固螺栓12;4、紧固螺栓12多不带手柄,手动拧紧困难,需要专用工具,增加了无工具情况下处理的难度,虽有的现有技术中改进增加了金属拧紧手柄,但拧紧时会打滑、手感差,而且占用汽车的储存空间。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手拧式备胎固定装置,结构简单,降低材质及安装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手拧式备胎固定装置,用于将备胎固定于备胎支架,包括备胎压板和紧固螺栓,所述备胎压板的中央垂直向下地设有所述紧固螺栓,所述备胎压板与拧动所述紧固螺栓的手柄合为一体。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手拧式备胎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备胎压板为塑料注塑成型的圆盘,所述备胎压板的底部中央具有一向下凸起的压板底面,所述压板底面与所述备胎的金属安装面相配合,所述压板底面的中央设置有所述紧固螺栓;所述压板底面的上部边缘水平延伸有用于压紧所述备胎的压板手柄。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手拧式备胎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压板底面与所述压板手柄的内部分别呈放射车轮状。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手拧式备胎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压板手柄上设有至少2个的用于手握的凹形缺口。
本发明的突出效果为:本发明的一种手拧式备胎固定装置,将备胎压板和紧固螺栓的手柄合为一体,与紧固螺栓制作成一个零件,在拆装备胎时,零件不易遗失;备胎压板为塑料制成,减少了现有技术中金属备胎压板的钣金工艺和表面涂层保护工艺,降低了成本,且材质轻、耐腐蚀、耐磨、自润滑性好,与金属的备胎安装面接触,不会划伤安装面;压板底面和压板手柄呈放射车轮状,压板手柄上设有多个凹形缺口,作为拧紧紧固螺栓的手柄,手感好,使用方便,结构简单,节省了空间。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备胎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备胎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一种手拧式备胎固定装置,如图2和图3所示,用于将备胎1固定于备胎支架2,包括备胎压板3和紧固螺栓4,备胎压板3与拧动紧固螺栓4的手柄合为一体。备胎压板3为塑料注塑成型的圆盘,备胎压板3的底部中央具有向下凸起的压板底面5,压板底面5与备胎1的金属安装面相配合,压板底面5的中央垂直向下地设置有紧固螺栓4;压板底面5的上部边缘水平延伸有用于压紧备胎的压板手柄6。压板底面5与压板手柄6的内部分别呈放射车轮状。压板手柄6上设有若干个的用于手握的凹形缺口7。
应用本实施例时,如图3所示,将备胎1放置在备胎支架2上,单手(或双手)抓握压板手柄6,将紧固螺栓4对准穿入焊接在车身上的备胎支架2上的安装孔,转动压板手柄6,直到压板底面5与备胎1的安装面贴合,即拧紧了紧固螺栓4。
本实施例的一种手拧式备胎固定装置,将备胎压板3和紧固螺栓4的手柄合为一体,与紧固螺栓4制作成一个零件,在拆装备胎1时,零件不易遗失;备胎压板3为塑料制成,减少了现有技术中金属备胎压板的钣金工艺和表面涂层保护工艺,降低了成本,且材质轻、耐腐蚀、耐磨、自润滑性好,与金属的备胎1安装面接触,不会划伤安装面;压板底面5和压板手柄6呈放射车轮状,压板手柄6上设有多个凹形缺口7,作为拧紧紧固螺栓4的手柄,手感好,使用方便,结构简单,节省了空间。
本发明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奥杰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奥杰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60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