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虚拟链路的静态路由网络时延抖动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5846.8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0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何锋;谌文涛;熊华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李有浩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虚拟 静态 路由 网络 抖动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交换网络虚拟链路时延抖动测方法,更特别的说,涉及到一种基于虚拟链路的静态路由网络中的时延抖动测试,属于网络测试领域。
背景技术
虚拟链路(Virtual Link,VL)是指从数据源到接收端的一条逻辑链路,可以是一对一的单址传输或一对多的多址传输。终端系统发送的数据帧通过虚拟链路承载,传输到交换机网络,再根据静态路由配置表转发到相应的目的终端系统。基于虚拟链路的静态路由网络属于一种确定性网络,可以为虚拟链路信息传输提供合同带宽和确定的路由。在网络拓扑比较简单的情况下,虚拟链路路由可由操作人员建立,并由操作人员更新,静态路由网络可增强网络信息传输时间的确定性。
时间延迟测试的目的是确定数据帧经过网络节点所需要的时间,时间延迟反映交换网络执行转发操作的速度以及对待转发队列的处理情况。时延抖动(Jitter)是指时间延迟的变化量。时延抖动越小,说明交换网络处理数据帧的稳定性和确定性越好。交换网络可以看作是由互连的网络元件组成,网络元件为数据帧流量提供某种服务。网络演算是一种基于最小加代数的确定性网络延迟界限的分析方法,利用到达曲线(arrival curve)描述给定的输入流量约束,利用服务曲线(service curve)描述多路复用排队服务规则,可以更数学化地表达流量和排队特性。将网络元件的到达曲线和服务曲线绘制在同一坐标系内,数据帧流量通过该元件的最大延迟等于到达曲线和服务曲线的最大水平距离。任何复杂的网络都可抽象为提供某个服务曲线的网络元件。端到端时延抖动的分析可以为各个网络元件的时延抖动之和,也可以整体的考虑整个网络的到达曲线和服务曲线进行计算获取。
发明内容
一般传统方法仅通过物理网络节点测试获取时延抖动情况,给出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网络的消息传输情况,不具备理论指导性。本发明针对虚拟链路时延抖动测试,通过物理测试得到时延抖动实际值,并与基于网络演算得到的时延抖动理论值进行对比,,实现了实际值与理论值的综合评价,增强了分析结果的可信性。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虚拟链路的静态路由网络时延抖动测试方法,该方法采用了物理测量与网络演算相结合的测试方法来得到时延抖动实际测量值和理论分析值;对于所述实际测量值应用了时延抖动物理测试子模块,对于所述理论分析值应用了时延抖动理论分析子模块;基于分布式网络测试技术构建测试平台,采用物理测试的方法得到时延抖动实测值,并基于网络演算理论对时延抖动理论值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物理测试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实现了实际值与理论值的综合评价,增强了分析结果的可信性。
本发明的基于分布式网络测试技术构建的测试平台包括有端系统测试主机(101)、端系统模拟器(102)、监控采集板卡(103)、端系统高速网络测试分支器(104)、静态可配置交换机系统(105)和目的终端系统(106);其中,静态可配置交换机系统(105)包括有交换网络分支器(150)、第一交换机(151)、第二交换机(152)、……、第N个交换机(153);目的终端系统(106)包括有第一终端机(161)、第二终端机(162)、……、第N个终端机(163);
端系统测试主机(101)用于产生下发的主机数据帧MD主机;所述主机数据帧MD主机通过监控采集板卡(103)传输至静态可配置交换机系统(105)中的交换机;同时,监控采集板卡(103)也接收从端系统高速网络测试分支器(104)分发的模拟器数据帧MD模拟器;
端系统模拟器(102)用于产生下发的模拟器数据帧MD模拟器;所述模拟器数据帧MD模拟器通过端系统高速网络测试分支器(104)一方面传输至静态可配置交换机系统(105)中的交换机,另一方面传输至监控采集板卡103;
所述主机数据帧MD主机和所述模拟器数据帧MD模拟器根据静态可配置交换机系统(105)中的静态路由配置信息转发到目的终端系统(106)中。
本发明的时延抖动物理测试子模块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501:输入一个虚拟链路的ID号,记为VLI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58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套指式便捷卫生筷子
- 下一篇:防攀爬的管道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