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参数的测定方法和测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5102.6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1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锋;李明丰;褚阳;李会峰;聂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7/00 | 分类号: | G01N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液体 中的 溶解 参数 测定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参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测定方法包括准备步骤和检测步骤,
其中,在所述准备步骤中,设置相互连通的气体容器和液体容器,并始终保持该气体容器和液体容器的内部温度为相同的第一温度;向所述气体容器中充入第一摩尔量的气体,使该气体容器的气压达到第一气压,并向所述液体容器中充入具有第一质量的液体;以及分别密封所述气体容器和液体容器;
在所述检测步骤中,首先将所述气体容器中的气体充入所述液体容器,当所述液体容器内的气压达到第二气压后停止充气后,开始检测并记录所述液体容器中的气压变化,并获取所述气体容器中的第四气压;
当所述液体容器的气压保持恒定不变后,获取此时所述液体容器中的第三气压以及从所述第二气压变化到所述第三气压的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参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气体容器和所述液体容器通过能够加热的管线连通,并且在该管线上设置供气体通过的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参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体容器和所述液体容器中设置搅拌装置,以搅拌相应的气体和液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参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容器中设置有同轴的两组搅拌叶片,在所述检测步骤中,使用该两组搅拌叶片分别搅拌所述液体容器中的气体和液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参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搅拌叶片的转速大于500转/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参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不锈钢制作所述管线,并且在该管线上设置温度可调节的加热带,使得所述管线的温度与所述气体容器和液体容器的内部温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参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准备步骤和所述检测步骤中,通过温控装置分别控制所述气体容器和所述液体容器的内部温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参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中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控制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根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反馈的温度值控制所述加热装置,以对所述液体容器和所述气体容器的内部进行控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参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体容器和所述液体容器上均设置检测内部气压的压力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参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容器的所述压力表以不小于0.5次每秒的频率检测所述液体容器的内部气压。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参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步骤中,采用计算机记录所述液体容器和所述气体容器的内部气压的变化,并使用所述计算机计算所述溶解参数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
12.一种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参数的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测定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气体搅拌釜(1)和液体搅拌釜(2),保持该气体搅拌釜(1)和液体搅拌釜(2)内部温度相同的温控装置(3),检测该气体搅拌釜(1)和液体搅拌釜(2)内部气压的压力检测装置(4),以及计算机(5),该计算机(5)能够获取所述气体搅拌釜(1)和所述液体搅拌釜(2)中的所述内部温度和所述内部压力,以计算所述溶解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参数的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搅拌釜(2)中设置有同轴的两组搅拌叶片(21),以分别搅拌所述液体搅拌釜(2)中的气体和液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参数的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搅拌釜(1)和所述液体搅拌釜(2)通过能够加热的管线(6)连通,并且在该管线(3)上设置有供气体通过的阀门(7)。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参数的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7)为针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510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