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附件传送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4611.7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55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刘映东 |
地址: | 51804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附件 传送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附件传送方法及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接收用户终端添加附件的指令,获取用户终端输入的附件信息;根据所述附件信息,从云端下载匹配的文件到预设的存储服务器,并将所述存储服务器中的相应文件添加为网络附件。本发明的网络附件传送方法及其系统在用户需要添加附件时,根据所述附件信息离线下载匹配的文件到存储服务器,并从所述存储服务器中添加的相应文件为网络附件。因此,无需用户本地上传,可以节省用户在线上传附件的时间,并且对附件的大小没有限制,可以添加数据量较大的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文件传输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网络附件传送方法,以及一种网络附件传送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网络用户之间传输文件,不论是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还是邮件系统或者论坛发帖,都需要进行本地文件的上传操作,然后才能进行网络传输。比如通过邮件发送附件,或者论坛发帖子需要携带附属文件的情况下,就需要从本地上传文件到网络,以供邮件接收方或者论坛的其他用户下载。
然而,当本地上传的附件的数据量较大时,上传附件的操作将会相当费时。尤其是在国内,网络带宽不高导致上传大附件的速度更加慢。
以较为常见的用户网络环境,如电信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为例。ADSL是一种新的数据传输方式,通常ADSL在不影响正常电话通信的情况下可以提供最高3.5Mbps的上行速度和最高24Mbps的下行速度。现在比较成熟的ADSL标准有两种:G.DMT和G.Lite。G.DMT是全速率的ADSL标准,支持8Mbps/1.5Mbps的高速下行/上行速率,但是,G.DMT要求用户端安装POTS分离器,比较复杂且价格昂贵;而G.Lite标准速率较低,下行/上行速率为1.5Mbps/512Kbps,但省去了复杂的POTS分离器,成本较低且便于安装。就适用领域而言,G.DMT比较适用于小型或家庭办公室(SOHO),而G.Lite则更适用于普通家庭用户。也就是说通常电信ADSL最大上传速度是512K,一般家庭用的2M宽带一般最多只有50-60K,显然上传速度并不快。
因此,从本地上传一个文件到网络上,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甚至会因为上传时间过长,网络不稳定而导致上传失败。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附件传送方法,能够节省上传附件的时间。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网络附件传送系统。
一种网络附件传送方法,包括步骤:
在用户发送邮件或者在论坛发帖操作需要添加附件时,接收用户终端添加附件的指令,获取用户终端输入的附件信息;
根据所述附件信息,从云端离线下载匹配的文件到预设的存储服务器,并将所述存储服务器中的相应文件添加为网络附件。
本发明网络附件传送方法在用户需要添加附件时,根据所述附件信息离线下载匹配的文件到存储服务器,并从所述存储服务器中添加的相应文件为网络附件。因此,无需用户本地上传,可以节省用户在线上传附件的时间。并且对附件的大小没有限制,可以添加数据量较大的附件。
一种网络附件传送系统,包括:附件信息获取模块、离线下载模块和附件添加模块。所述附件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用户发送邮件或者在论坛发帖操作需要添加附件时,接收用户终端添加附件的指令,获取用户终端输入的附件信息;所述离线下载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附件信息,从云端离线下载匹配的文件到预设的存储服务器;所述附件添加模块用于将所述存储服务器中的相应文件添加为网络附件。
本发明网络附件传送系统在用户需要添加附件时,所述附件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用户终端输入的附件信息,所述离线下载模块根据所述附件信息离线下载匹配的文件到存储服务器,所述附件添加模块从所述存储服务器中添加的相应文件为网络附件。因此,无需用户本地上传,可以节省用户在线上传附件的时间。并且对附件的大小没有限制,可以添加数据量较大的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46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