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道冲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3590.7 | 申请日: | 201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7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育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舟山市金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5/02 | 分类号: | B21D45/02;B21D37/08 |
代理公司: | 舟山固浚专利事务所 33106 | 代理人: | 范荣新 |
地址: | 316100 浙江省舟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道 冲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多道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本发明所称多道冲压,是指连续拉伸中由多道冲压模对同一工件进行冲压,而且在多道冲压中存在对薄片有多道相套冲压剪切,主要应用于在带料上进行多工件冲制工艺中。如前道在薄片上冲压出一条切口,后道又要在该切口边再进行冲压出一条切口。
参见图1、2,冲压模具主要以凸模、凹模和顶料装置构成,所说顶料装置是隔薄片与凸模相对的、用以将被凸模冲压部分薄片顶压在凸模上的模具组件,其由弹簧向上支撑,冲压时凸模克服弹簧压力将薄料与顶料装置一起向下压,由凸模与凹模之间产生剪切力在薄片1上剪出切口。前道冲压出切口后,在薄片切口两边形成一高一低两个区域,即薄片切口有因凸模施压形成的下凸区域1a。后道的冲压时,通常将切口部分纳于凸模之下,使凸模7在顶料装置6的支持下与凹模5对薄片能够准确地剪切。在以往的多道冲压中,所使用的多道冲压模具中不论是前道顶料装置3还是后道顶料装置6都是一个平面,因此当后道冲压时,前道所冲压出的切口下凸区域1a和后道将要再次从薄片中切出的切口下凸区域1b被压制在同一个由凸模7和顶料装置6相形成的平面中。而随着前道的冲压,切口上都由因剪切而形成的毛边A,如后道冲压中被压平,则两边毛边相挤会使部分毛边脱离薄片形成“垃圾B”。这些垃圾在带料的连续运行中可能会沾染到其他工位的模具上或工件的其他部位上,从而导致所得产品产生划痕、冲压边缘不准确甚至垃圾成团挤堵于凹凸模之间等现象,危害生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就是要提供一种不会产生垃圾现象的多道冲压模具。
本发明提供的多道冲压模具,由安装在连续排列的各工位上的冲压模具组成,每道冲压模具由凸模、凹模和顶料装置构成,后道冲压模具的顶料装置的顶端是阶梯形的,该阶梯高低两个面之间的高程差大于薄片厚度,阶梯中低面范围大于前道凸模范围,即当顶料装置阶梯形顶端高面与凸模相压时,顶料装置阶梯形顶端的侧面和低面与前道冲压中形成的薄片切口下凸区域之间有间隙。
本发明提供的多道冲压模具,在后道冲压时顶料装置对前道剪出的切口下凸区域不作支持,而只在后道剪切处作支持,使既能得到准确的切口又不会将前道切口压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会因将前道切口压平而产生垃圾,从而使冲压过程中不会产生不合格产品和损坏冲压模具。
附图说明
图1为前道冲压后的冲压模具与薄片状态示意图,图中:1-薄片,1a-前道切口下凸区域,2-凹模,3-顶料装置,4-凸模,A-毛边;
图2为现有技术后道冲压后的冲压模具与薄片状态示意图,图中:1-薄片,1a-前道切口下凸区域,1b-后道切口下凸区域,5-凹模,6-顶料装置,7-凸模,B-垃圾;
图3为本发明后道冲压后的冲压模具与薄片状态示意图,图中:1-薄片,1a-前道切口下凸区域,1b-后道切口下凸区域,8-凹模,9-顶料装置,10-凸模,C-毛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一多道冲压模具,用于对晶振壳体的冲制,是用薄片带料在冲压设备上用多道冲压模具进行连续冲压,其中有前道剪切轮廓(含余量)和后道剪切拉伸时需要的裂口两道冲压模具。各冲压模具都由凸模、凹模和顶料装置构成,凸模与凹模形成剪切结构,它们的相邻边为刃口。其中,凹模在外围凸模在中间,顶料装置经弹簧安装在凹模芯内,凸模下冲时顶料装置依靠弹簧弹力将薄片顶在凸模端面上使剪切位置、切口准确。前后两道冲压模具中的顶料装置各不相同,前道顶面是一平面,后道顶面是一靠刃口部分高另外部分低的阶梯(台阶)。该台阶高低两个面之间的高程差大于薄片厚度,阶梯中低面范围大于前道凸模范围。
前道冲压后的冲压模具与薄片的状态如图1所示,薄片1被凸模4向下冲压形成下凸区域1a,薄片下凸区域之下是由弹簧提供顶力的顶料装置3,在凸模与凹模2刃口产生的切口处形成因剪切过程的拉拨产生的毛边A。后道冲压后的冲压模具与薄片的状态如图3所示,带有前道下凸区域1a的薄片1在后道凸模10、顶料装置9和凹模8的剪切下产生一个新的下凸区域1b,而其中顶料装置顶面的台阶使前道产生的下凸区域不被顶料装置所顶起,因为当台阶高区顶实时台阶低区的边和面与该下凸区域边和面存在间隙。这样在完成冲压后,前道冲压形成的毛边仍然是保持完整的毛边C,而不会因如现有技术那样因被压平而毛边被挤脱为垃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舟山市金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舟山市金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35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芯片的封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ITO表面粗化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