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淤泥快速干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2810.4 | 申请日: | 2012-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1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吕志刚;蒋浩;司文攻;常健;惠祖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江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C02F11/14;C02F1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梁晓霏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淤泥 快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淤泥干化处理方法,尤其是一种促进堆场中河湖疏浚淤泥的快速脱水干化方法,属于淤泥干化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河湖淤泥通常是黏土、泥沙、有机质及各种矿物的混合物,经过长时间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及水体传输而沉积于水体底部所形成。
我国幅员辽阔,河湖众多,又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每年产生大量的泥浆废弃物,据调查仅江苏太湖有69.83%的面积为0.1米厚度以上的淤泥所覆盖,最厚处达5m以上,淤泥总蓄积量为19.12亿立方米,平均深度为1.24米。
淤泥的大量增加主要产生两方面的危害,一是堵塞河道,造成水网不畅,水面消失,降低防洪泄洪能力;二是造成河海湖泊的内源性污染,向水体长时间释放污染物,使蓝藻暴发,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使水体失去饮用、养殖及景观价值。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河湖疏浚清淤势在必行。
清淤后的淤泥后续处理是一关键问题,因为疏浚淤泥不仅产生量大,而且力学性质差、含水率高,呈流体状态,处理不及时不仅影响清淤进程,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实践表明,直接清出的淤泥即使堆放长达三年,表面似乎干燥,但内部仍然含有大量的水,没有承载力,淤泥运输中的渗出及雨水冲刷造成的二次污染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仅每年废弃的疏浚淤泥就达1亿立方米以上,废弃的疏浚淤泥往往置于陆地抛填区或低洼地区,占用了一些鱼塘和耕田,产生了很高的征地费用。我国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土地征用的经费就占工程总费用的60%左右。
由此可见,疏浚后的淤泥最重要的是干化处理。由于土地面积的限制,清出淤泥一般存放于堆场,也即干化池中进行干化处理。干化处理后的淤泥必须能满足机械入池采挖时不使机械下陷、运输时不滴漏的要求,以利于淤泥的二次利用。因此,处理后的淤泥含泥率需高于塑限含泥率,对一般淤泥而言,达塑限时的含泥率(指干泥质量与淤泥总质量之比,下同)为67~68%。对淤泥承载力的要求是:以履带式挖掘机重量计算,淤泥承载力不得低于8t/m2。
目前提出的疏浚淤泥干化处理的方法也较多,应用较广泛的如:1.真空预压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技术成熟,应用面较广。其中真空预压联合堆载法、真空预压联合增压法(见CN 200820160080.7)也是在该方法的基础上的改进。该方法的缺点是工期较长,一般需4-5个月的抽真空过程,且当淤泥含泥率达65%左右时,极难再提升。2.固化法。该方法是在淤泥中加入固化剂(如水泥、石灰、蛋白酶等)使淤泥固化。该方法的优点是工期短,见效快,缺点是成本高,处理淤泥量小,更重要的是处理后改变了淤泥作为土的性质,难以二次利用,与现今环保理念格格不入。3.强夯法。该方法常见于对淤泥性软土地基的处理,处理时需铺设砂垫层,对疏浚淤泥处理效果较差。4.滤袋法。该方法是将淤泥装入特制的滤袋中,使其中水份渗出,从而达到干化的目的。该方法的缺点是处理量较小,工期长,将淤泥干至塑限以上难度很大。此外还有加热法、机械离心法、压滤法、电渗法等,都存在能耗大、处理量小、脱水不彻底等问题,没有大规模应用。
冷冻固结法是一种常用于岩土工程的临时性土体固结法。在淤泥中,按水与泥颗粒结合力的强弱,分为四种水:强吸附水,即与泥颗粒双电层结合的水;弱吸附水,即与双电层中扩散层吸附的水;毛细水,即存在于泥颗粒间毛细孔内的水;自由水,包括重力自由水和间隙自由水。在目前常用的干化方式——真空预压施工过程中,自由水可通过抽真空去除,而其它水份则很难通过抽真空去除,这就是为什么真空预压干化至土体含泥率达65%时极难进一步提高的原因。而在将土体通过某种方法冷冻固结后,土体中的一部分难脱除的水,如毛细水和弱吸附水就会结成冰,当解冻融化后就转变为自由水,再抽真空就会很容易去除,从而提高土体含泥率。此外,经“冻结-解冻”处理后的淤泥形态会变成小颗粒片层状,改变了一般真空预压后土体呈现的致密状。而且当冰晶转变为水抽出后,会在土中形成孔隙,使水更易在土体中流动,从而也增大了真空预压的抽排水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江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江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28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轮胎模铸造石膏粉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起吊装置及起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