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强化冷凝传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1289.2 | 申请日: | 2012-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9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武永强;王志军;孙新春;王晨辉;张小广;李前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36 | 分类号: | F28F1/36;F28F13/00;F25B3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 11395 | 代理人: | 安筱琼 |
地址: | 45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化 冷凝 传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热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强化冷凝传热管。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高效理念的倡导,冷凝器设计要求换热性能逐步提高,而高效换热管正是影响冷凝器换热性能的核心因素。公开号为CN1982829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铜热交换管,管外为三角形截面的光滑翅片,这种光滑翅片可增大换热面积,用于冷凝器中能减少冷凝液膜,加快冷凝液下滴的速度,比光管的换热效率高。但是这种光滑翅片之间的冷凝液容易“搭桥”,从而使冷凝液流动不顺畅,翅片上冷凝热阻增大降低换热效率。公开号为CN101813433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冷凝传热管,使用了翅顶开槽翅片结构,其锯齿状结构能够刺穿冷凝液膜,而翅上平台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冷凝换热性能。
上述现有冷凝器传热管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图3是其主视投影图),在传热管主体外表面分布有翅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冷凝侧的换热性能,但由于翅片高度一致,翅片间距一致,且呈均匀分布,不能充分利用冷凝液的表面张力改善换热性能,因此,传热管的换热效率相对不高,不能充分满足制冷设备对冷凝器换热性能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化冷凝传热管,通过强化换热技术提高冷凝器用传热管的换热性能,解决现有冷凝器换热性能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冷凝传热管,所述传热管外表面设置有螺旋状翅片,所述翅片间的间距沿轴向呈有规律的宽窄变化。
优选的,所述螺旋状翅片是光滑翅片;或,所述螺旋状翅片是在光滑翅片顶部或两侧压槽的开槽翅片。
优选的,所述螺旋状翅片沿轴向每英寸设置26~60翅,轴向翅片间的间距为0.4~1mm。
优选的,所述翅片间的间距沿轴向呈一宽一窄的规律变化;或,所述翅片间的间距沿轴向呈一宽两窄的规律变化;或,所述翅片间的间距沿轴向呈两宽一窄的规律变化。
优选的,所述螺旋状翅片的高度沿轴向呈有规律的高低变化。
优选的,所述螺旋状翅片的厚度为0.1~0.4mm,高度为0.4~1.5mm。
优选的,所述螺旋状翅片的高度沿轴向呈一高一低的规律变化;或,所述螺旋状翅片的高度沿轴向呈一高两低的规律变化;或,所述螺旋状翅片的高度沿轴向呈两高一低的规律变化。
优选的,所述螺旋状翅片的螺旋角范围是0.3~1.5°。
优选的,所述传热管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状内齿。
优选的,所述螺纹状内齿与轴向夹角范围为30~60°;所述螺纹状内齿的内螺纹头数为6~60头,高度0.1~0.6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公开的强化冷凝传热管的管外表面翅片的翅片间距有宽有窄,翅片高度有高有低,能够充分利用冷凝液均匀变化的表面张力减薄液膜厚度,使冷凝液膜厚度不一致分布可减小平均热阻,增强“Gregorig”效应,从而提高传热管外表面的换热系数;同时表面张力的均匀变化及曲率的变化,对冷凝液保持力变差,能加快冷凝液下滴,也使冷凝换热性能增强,并可减弱“管束效应”;管内和管外换热效率得到优化组合,提高冷凝用强化传热管的整体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强化冷凝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1;
图2是现有强化冷凝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2;
图3是现有强化冷凝传热管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强化冷凝传热管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强化冷凝传热管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强化冷凝传热管第三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强化冷凝传热管第四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强化冷凝传热管第五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强化冷凝传热管第六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强化冷凝传热管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12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链传动张紧装置总成
- 下一篇:抗凝血剂校准剂输注流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