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修复受污染水体和底泥的材料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180985.1 | 申请日: | 2012-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4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潘纲;尚媛媛;代立春;李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11/02;C12N1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复 污染 水体 材料 方法 | ||
1.一种修复受污染水体和底泥的材料和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无毒无害的固体颗粒物,经过一定方式负载微生物后制得复合材料,用所述复合材料原位絮凝或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并转移至底泥中,以达到对水体中污染物原位收集、浓缩并在底泥中快速降解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材料为负载有微生物的固液两相材料,其中固体材料可以是土壤或粘土类固体颗粒物,经过一定方式负载微生物后制得,并可针对目标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对固体颗粒物的浓度及负载的微生物种类和密度进行调控,所述固体颗粒物上负载的微生物密度在105~1010个/g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污染水体包括富营养化或有机污染严重的浅水型湖泊、缓流河道、小型水库、湿地和池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体颗粒物可以是当地的土壤颗粒物,也可以是多孔的、比表面积大的粘土或矿物,如沸石、硅藻土、膨润土、高岭土、海泡石、蒙脱土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载微生物的一定方式可以是通过土壤或固体颗粒对微生物的吸附作用直接负载微生物,也可以是先对固体颗粒物表面进行改性,然后再负载固定微生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为经过筛选和富集的土著微生物,可以是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溶藻菌、藻毒素降解菌、有机农药类降解菌、染料类降解菌和多氯联苯降解菌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改性的沙土材料混合使用以提升絮凝和吸附效果。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的使用方法,包括通过机械方法将前述复合材料播撒或喷射到湖面,前述复合材料能快速絮凝和吸附水体中污染物并提高水体透明度,此后,沉降于底泥上的复合材料能对污染底泥进行快速高效修复,降低内源污染负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098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