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钼板卷冷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0414.8 | 申请日: | 2012-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9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坚;李忠良;孔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先端稀有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38 | 分类号: | B21B1/38;B21C47/02;B21C47/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562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钼板卷 冷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钼板卷冷轧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钼板采用传统的不带张力设备的冷轧机进行生产。受设备条件的限制,所生产的钼板产品的长度在2.5m以下,厚度在0.2mm以上,产品单重小,材料切头切边损耗大,单片材料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钼板卷冷轧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钼板卷冷轧设备,其包括具有上下成对设置的轧辊的冷轧机,特别是,所述冷轧设备还包括位于轧辊相对二侧方且绕自身轴心线能够转动地设置的第一张力辊筒和第二张力辊筒,分别卷设在第一张力辊筒和第二张力辊筒上的第一引带和第二引带,以及分别用于将第一引带、第二引带与处于一对轧辊之间的待加工钼板的相对二侧相连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张力辊筒和第二张力辊筒与冷轧机的主机联动。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引带和第二引带均为刚性带,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为具有弹性的连接器。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均为具有弹性的连接器。通常,具有弹性的连接器包括有弹簧。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在原有普通钼板冷轧机上,增设了两套带张力的收放卷取装置,与主机联动,可降低轧机的轧制力,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增加道次压下量,缩短轧程,成材率增加7%~10%,减少材料中间退火次数,能耗降低20%~30%,有效地降低吨材生产能耗,符合节能减排的环保政策理念。采用本发明的冷轧设备生产的钼板,宽度可达800mm,厚度可低至0.1mm,长度可达20~50m以上,相当于普通冷轧机生产的钼片的几倍到几十倍,钼板卷材料因单重大切分钼板的切头切边损耗小,材料利用率高,资源损耗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钼板卷冷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轧辊;2、第一张力辊筒;3、第二张力辊筒;4、第一引带;5、第二引带;6、钼板;7、第一连接器;8、第二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钼板卷冷轧设备,其是在普通的冷轧机基础上,增加两套带张力的收放卷取装置构成。具体如下:
冷轧机具有上下成对设置的轧辊1。在轧辊1的相对二侧方分别设有带张力的第一张力辊筒2和第二张力辊筒3,在第一张力辊筒2和第二张力辊筒3上分别卷设有刚性的第一引带4和刚性的第二引带5。该第一引带4和第二引带5进一步分别通过具有弹性的第一连接器7和具有弹性的第二连接器8与钼板相连。如此,钼板6就通过引带和连接器与张力辊筒相连。钼板向左侧送料时,张力辊筒统一逆时针运行;向右侧送料时,张力辊筒顺时针运行,实现钼带在轧机上来回多道次轧制。
综上,本发明在原有普通钼板冷轧机上,增设了两套带张力的收放卷取装置,与主机联动,可降低材料变形所需轧机的轧制力,增加道次压下量,缩短轧程,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并可减少材料中间退火次数一半以上,能耗降低20%~30%,有效地降低吨材生产成本,符合节能减排的环保政策理念。采用本发明的冷轧设备生产的钼板卷,宽度可达800mm,厚度可低至0.1mm,长度可相当于普通轧机生产的钼片的几倍到几十倍(20~50m)以上。材料因单重大,钼板卷的切头切边损耗小,综合成材率可提高7%~10%。材料利用率高,资源损耗小。
以上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的技术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凡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先端稀有金属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先端稀有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04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