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牛樟芝的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0001.X | 申请日: | 2012-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4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颜宏恺;戴瑞凡;贾铜安;贾铁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慧普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乾诚五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42 | 代理人: | 付晓青;杨玉荣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牛樟芝 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牛樟芝的培养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能够使牛樟芝产生三萜类化合物的牛樟芝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牛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es),又名牛樟菇或樟芝,属于真菌界中的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同担子菌纲(Homobasidiomycetes)、无折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薄孔菌属(Antrodia),牛樟芝只生长在台湾的保育树种牛樟木上,为台湾特有菇类。
从牛樟芝的菌丝体或子实体抽出物中,发现多种生理活性物质,例如多醣体、腺苷或多种三萜类化合物,其中,在这些三萜类化合物中,如胺蕈A(Antcin A)、胺蕈B(Antcin B)、胺蕈C(Antcin C)、胺蕈E(Antcin E)、胺蕈F(Antcin F)、甲基胺蕈酯G(Methylantcinate G)、甲基胺蕈酯H(Methylantcinate H)、胺卓蕈(Antrocin)、4,7-双甲氧基-5-甲基-1,3双氧苯(4,7-dimethoxy-5-methyl-1,3-benzodioxole)及2,2’,5,5’-四甲氧基-3,4,3’,4’-双甲基-内双氧-6,6’-联苯(2,2’,5,5’-tetramethoxy-3,4,3’,4’-bimethyl-enedioxy-6,6’-dimethylbiphenyl)等,经研究证实具有抗癌细胞生长的能力。
然而,由于牛樟芝是生长于牛樟木上的真菌,产量稀少且不易取得,因此本领域是通过人工培育牛樟芝的方式,获得牛樟芝菌丝体或子实体,进一步萃取该牛樟芝菌丝体或子实体内的生理活性物质(如三萜类化合物或多醣体)。
现有技术的牛樟芝培养方法包括:固态培养法、液态发酵法、椴木栽培法或太空包栽培法,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却各有缺点。
现有技术的固态培养法,是挖取一块约1公分见方的牛樟芝菌丝体或子实体,并将其贴附于固态培养基的表面,使该牛樟芝能够贴附于该固态培养基的表面生长,虽然现有技术的固态培养法可以获得牛樟芝的菌丝体或子实体,且较不易产生杂菌,然而,以现有技术的固态培养法所获得的菌丝体或子实体中却仅含有极低量的三萜类化合物,因此现有技术的固态培养法所获得的牛樟芝菌丝体或子实体,无法应用于萃取其生理活性物质从而不在产业上使用。
现有技术的液态发酵法,是将牛樟芝的菌丝体接种于液态培养液中,该液态培养液虽然能够提高牛樟芝内所含有的生理活性物质,然而培养过程中需加入如蔗渣或五谷杂粮等固体基质作为牛樟芝菌丝体的支撑物,因此,液态发酵法必须以大体积的反应器培养,其制备成本高,且液态发酵法也容易发生杂菌污染的情形。
现有技术的椴木栽培法,是将牛樟芝接种在牛樟椴木上,其所获得的牛樟芝成分与野生牛樟芝所含的生理活性物质的种类相近,但由于牛樟椴木取得不易,并且培育成本较高,因此无法大量生产制备三萜类化合物。
现有技术的太空包栽培法,虽然整体成本较低,但其培育过程中容易受到杂菌污染,且生理活性物质含量较低,因此,也无法大量生产制备三萜类化合物。
上述方法虽然都能够获得含有三萜类化合物的牛樟芝菌丝体或子实体,但是其培养操作不易,容易产生杂菌,使得整批次培养的牛樟芝受到污染而造成生产上的重大损失,且现有技术的牛樟芝培养方法所生产制备的牛樟芝菌丝体或子实体的质量不高,其所含的三萜类化合物仍不足。
因此,现有技术的牛樟芝培养方法仍存在有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改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牛樟芝的培养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牛樟芝的培养方法,所述培养方法包括:(1)培养基配制步骤,所述培养基配制步骤包括将重量百分比为0.1~50%的葡萄糖、1~5%的蛋白胨、0.1~50%的大麦萃取物、0.1~50%的酵母萃取物以及0.5~10%的固化剂,用水配制成混合溶液,将所述混合溶液煮沸,使其完全溶解后,使所述混合溶液凝固成柱体培养基,所述柱体培养基的深度为2~20公分;(2)接种步骤,所述接种步骤包括在所述柱体培养基的内部设置有多个预定接种位,所述多个预定接种位距离所述柱体培养基的外表面有0.5~10公分深,将牛樟芝接种于所述各个预定接种位上;以及(3)培养步骤,所述培养步骤包括将接种完成的柱体培养基在温度23~28℃环境下培养至少三个月,获得牛樟菌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慧普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慧普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00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显省漆环保喷枪
- 下一篇:农田种植管理一体化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