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8341.9 | 申请日: | 201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8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陈科宏;范铭彦;刘胜发;谢明达;邱宝贤;陈玉仙;江美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1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尤指一种利用单电感双电压产生器的电感能量连续特性以及多电压产生器的切换式电压帮浦特性,以符合显示面板上横向与纵向负载及不同电压的需求的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请参照第1图,第1图是为先前技术说明一种驱动电路100的示意图。驱动电路100包含一升压电路(boost)21与一伽玛校正电路(gamma reference generator)22;升压电路21是透过单一电感L的能量连续的特性以及储存电容C,将输入电压VIN转换为一稳定度高于输入电压VIN且高效率的输出电压VO。然后,伽玛校正电路22利用若干个串联电阻R1-RN以及若干个具有电流驱动能力的缓冲器B1-BN,以产生若干个驱动电压VD1-VDN,其中N是为一正整数。
驱动电路100具有高效率输出电压VO的优点是在于升压电路21的电路特性,但驱动电路100却缺少能够输出多组输出电压的功能,即当驱动电路100有输出多组输出电压之需求时,则须要有相对应之多个电感数量。如此,驱动电路100将会大大地增加芯片面积与元件成本。另外,伽玛校正电路22为了要输出若干个驱动电压VD1-VDN,所以需要若干个具有电流驱动能力的缓冲器B1-BN。因此,伽玛校正电路22增加了能量浪费以及增加面积。
另外,如第1图所示,升压电路21的两个能量传递开关须以外接晶体管方式使用,以具备抵抗高压的能力,这样也增加面积与元件成本。因此,对于液晶显示面板而言,驱动电路100并非是一个好的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包含一单电感双电压产生器、一第一多工器、一多电压产生器及一第二多工器。该单电感双电压产生器具有一电感,该单电感双电压产生器是用以根据一输入电压和该电感,产生并输出一正电压与一负电压;该第一多工器是耦接于该单电感双电压产生器,用以根据该正电压、该负电压、一输入资料与产生自一时脉产生器的第一时脉,依序驱动耦接于该显示面板的若干条扫描线;该多电压产生器是用以根据产生自该时脉产生器的第二时脉、该正电压和该负电压,产生若干组驱动电压;该第二多工器是耦接于该多电压产生器,用以根据该若干组驱动电压和该输入资料,产生若干个资料电压至该显示面板的若干条资料线。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是透过一单电感双电压产生器的电感能量连续特性以及一多电压产生器的切换式电压帮浦特性,产生一组高压的正电压与负电压,以及介于该正电压与该负电压之间的多组驱动电压,以符合该液晶显示面板上横向与纵向负载及不同电压的需求,并有效提升该显示面板快速写入资料的目的。另外,本发明所提供该驱动电路不仅可应用于一胆固醇液晶显示面板,也可成为依通用模块应用于传统式与低功率显示面板。另外,本发明所提供该驱动电路也可应用于需多组且非对称的负载电压需求的装置。因此,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可产生该正电压与该负电压,以及介于该正电压与该负电压之间的多组驱动电压,所以本发明可应用在需要多组电压驱动与输出的装置,应用层面极为广泛。
附图说明
第1图为先前技术说明一种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第2图为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第3图为说明电荷帮浦的示意图。
第4图和第5图为说明电荷帮浦根据开关信号、反相开关信号、第二时脉以及反相第二时脉,产生若干组驱动电压的示意图。
第6图为说明单电感双电压产生器的示意图。
其中:100、300 驱动电路
21 升压电路
22 伽玛校正电路
202 液晶显示面板
302 单电感双电压产生器
304 第一多工器
306 多电压产生器
308 第二多工器
300 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
310 时脉产生器
312 第一稳压电容
314 第二稳压电容
3022 电感
3024 能量传递电路
3026 分压电路
3028 误差放大器
3030 电流侦测电路
3032 控制器
3062 电荷帮浦
3064 电容阵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83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