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旋转结构中的线缆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5653.4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4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刚;李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朗视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5/04 | 分类号: | H01R3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旋转 结构 中的 线缆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械旋转中动、静构件之间信号及动力通过线缆传送的线缆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旋转机械设计中,当旋转角度大于360度时,通常采用滑环结构实现动静之间的信号及动力传输。但滑环结构存在加工困难,造价昂贵,数字信号传输速率受限的缺陷且触点需要定期更换等不足。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大于360°小于720°的往复圆周运动中,动、静构件之间以简单,可靠的连接结构通过线缆实现动力及信号的传输功能。
为了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
一种用于旋转结构中的线缆连接装置,包括一固定部件,通过轴与固定部件连接的旋转部件,所述的线缆连接装置包括一拖链,以及一导轨,拖链在导轨内滑动,导轨的外侧设置有容纳拖链进入的入口;拖链的两端分别与相对固定端和相对活动端连接,相对活动端设置在导轨内,相对活动端为中空可旋转结构,线缆穿出拖链后直接进入相对活动端的中心孔。
其中,可以采用将相对活动端固定在旋转部件上,所述的导轨以及相对固定端固定在固定部件上的方式,
也可以采用将相对活动端固定在固定部件上,所述的导轨以及相对固定端固定在旋转部件上的方式;
上述两种方式是等同可替代的技术方案。
另外,
所述的导轨截面为U形。
所述的导轨为圆环形。
所述的导轨内部宽度按照拖链规格厚度设定,其宽度大于拖链厚度,小于两个拖链的厚度。
所述的导轨外部设有拖链自由活动区,拖链链体离开拖链导轨后即在拖链自由活动区内收放,拖链自由活动区为一固定的弧形挡板配合导轨围成。
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根据需求,当旋转结构需要旋转2α角度(360°<2α<720°)时,拖链活动端旋转±α即可完成旋转结构所需总角度。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a、图1b、图1c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运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a、图1b、图1c,本发明提供了参看附图,本发明包括拖链1、拖链导轨2、相对固定端3、相对活动端4、拖链自由活动区5、旋转部件6、固定部件7。
拖链1在本发明中为成品件,其规格型号根据内部线缆规格确定。拖链导轨2结构形式为环形,截面为U形,材料不受限制,拖链导轨2设置拖链进出口,拖链1在此进入拖链导轨2,同时拖链1在此完成旋转换向(图1b)。
拖链1的一端固定在相对活动端4上,相对活动端4固定在旋转部件6上,拖链1的另一端固定在相对固定端3上,相对固定端3设置在固定部件7上,导轨2固定在固定部件7上,导轨2外部设有拖链自由活动区5,拖链1链体离开拖链导轨2后即在拖链自由活动区5内收放,拖链自由活动区为一固定的弧形挡板配合导轨围成,相对活动端4为可旋转结构,其活动部分与拖链1连接,活动部分绕着固定部分旋转,随着拖链1移动,活动部分随之旋转,因为线缆是通过拖链活动端4的中心孔穿过(图中未示出),可以防止拖链1和固定部分7之间的电缆发生缠绕。相对活动端4的活动部分旋转动力源为拖链1运动时产生的动力。
拖链自由活动区5为开放区域,其底面与拖链导轨2内底面共面,以防止拖链1的底部在拖链导轨2出口的底部边缘发生刮蹭。
如附图1a-图1c所示,相对活动端4相对固定部分7完成了±α角度的运动范围,也即旋转部分旋转2α,拖链1可以保证电缆不会发生缠绕、打结现象。这样通过本连接装置,实现了在大于360°小于720°的往复圆周运动中,动、静构件之间线缆的安装固定问题,有效解决了动力及信号的传输需求。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朗视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朗视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56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X射线CT装置
- 下一篇:一种杆长可变的上下肢康健训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