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腔内自适应光学光束净化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5574.3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7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晏虎;杨平;许冰;刘文劲;雷翔;董理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26/06 | 分类号: | G02B26/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成金玉 |
地址: | 610209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光学 光束 净化系统 方法 | ||
1.一种腔内自适应光学光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光源(1)、变形镜(2)、哈特曼传感器(3)、数据采集与控制计算机(4)、高压放大器(5)、分光镜(6)、聚焦透镜(7)、光束质量诊断相机(8)和激光器(9),所述变形镜(2)作为激光器(9)谐振腔的后镜;平行光源(1)发出的准直平行光束,以一定角度入射变形镜(2),且平行光源(1)发出的平行光束覆盖激光器(9)受激辐射光在变形镜(2)镜面上的光斑;经变形镜(2)反射后的平行光束被哈特曼传感器(3)接收;激光器(9)发出的光束经分光镜(6)分束,一束为作为激光输出;另一束经过聚焦透镜(7)聚焦进入光束质量诊断相机(8),数据采集与控制计算机(4)接收哈特曼传感器(3)和光束质量诊断相机(8)的信号并与高压放大器(5)相连;进行光束净化时,数据采集与控制计算机(4)利用哈特曼传感器(3)在变形镜(2)上预置先验面形,然后根据光束质量诊断相机(8)测量的光束质量,利用随机优化控制方法得到控制输出电压,从而起到优化激光器(9)输出光束质量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内自适应光学光束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优化控制算法采用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遗传算法、爬山法、蚁群算法或模拟退火算法。
3.一种腔内自适应光学光束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步骤如下:
第一步,标定哈特曼传感器(3),激光器(9)开机前,数据采集与控制计算机(4)采集多帧哈特曼传感器(3)输出的光斑图像数据,对光斑数据求平均后作为初始定标数据,根据公式计算子孔径的光斑初始质心位置坐标[Xc0,Yc0],并构造各个子孔径对应的光斑偏移量组成的光斑初始斜率矩阵G0;其中Ii是哈特曼传感器(3)中某个子孔径内第i个像素接收到的信号强度,Xu和Yi分别是第i个像素的坐标;
第二步,实验测量变形镜(2)电压-斜率响应矩阵Rxy,依次对变形镜(2)的J个驱动器施加单位电压和同时利用哈特曼传感器(3)记录光斑偏移量矩阵,构造变形镜(2)的电压-斜率响应矩阵Rxy,并求解Rxy的广义逆矩阵
第三步,预置变形镜先验面形,变形镜(2)先验面形对应的光斑偏移量矩阵为G,首次进行光束净化时,G=G0,对变形镜(2)施加的电压向量为
第四步,采用随机优化控制方法优化远场光束质量,数据采集与控制计算机(4)接收光束质量诊断相机(8)采集到的光强分布数据,计算光束质量,根据随机优化控制方法实时更新变形镜(2)各个驱动器的控制电压,跟踪补偿变形镜(2)腔内动态畸变,使激光器(9)获得衍射极限光束输出;
第五步,更新光斑偏移量矩阵G,在第四步对激光器(9)远场光束质量进行优化的同时,数据采集与控制计算机(4)实时记录哈特曼传感器(3)测量的光束波前斜率,记录远场光束质量最优时光斑偏移量矩阵G′,本次腔内光束净化结束前,令G=G′完成光斑偏移量矩阵的更新,再次腔内光束净化时从“第三步”开始执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557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用单相调压器专用集成电路
- 下一篇:一种在光子晶体中引入缺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