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区地层结构划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5491.4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1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英;姜在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V1/40 | 分类号: | G01V1/40;E21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世喆;葛松生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区 地层 结构 划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区地层结构划分方法。
背景技术
同一沉积岩层,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物源供应和沉积环境的不同,常在横向上出现岩性变化,这一现象称为横向变化。相反,岩性相同的岩层,也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岩层,跨越了不同的地质年代。
现有的矿区地层结构划分方法一般都是采用等厚划分方法进行划分。等厚划分方法是指认为地层是整体形成,并且变化非常缓慢,因此认为在某一较短历史时期内沉积岩层发生的横向变化非常微小,可以忽略,因此每种岩层在此区域内应当厚度相等。并基于此理论对矿区的地层结构进行划分的方法。
然而对于沉积地层地质结构,尤其是冲积相地层地质结构,其地层结构的变化很快,会造成局部区域岩层缺损、断裂甚至消失。这种情况下,在采用等厚划分方法对这种沉积地层进行划分时会造成严重的穿时现象,因此无法准确找出处于沉积地层地质结构中的矿藏,也就是沉积矿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矿区地层结构划分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矿区地层结构划分方法可以更合理地划分地层结构,避免穿时现象的发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矿区地层结构划分方法,所述矿区的地层为沉积矿藏地质结构,包括下列步骤:
在矿区内钻多口井,从每口井中提取岩芯样本并获得测井曲线;
根据地质构造及沉积背景将矿区分为多个子区;
以层序地层学原理按层序旋回标准将提取的所述岩芯样本及测井曲线进行分析,将提取所述岩芯样本的井的地层结构进行划分,并确定标志层及各标志层之间的界线标志;
确定每个子区内的标准井,并以每个子区内的标准井的地层结构作为所述子区的地层结构;
对所有标准井的地层结构进行统一;
将每个子区的地层结构进行整合,建立整个矿区的地层结构分布图。
进一步地,所述从每口井中提取岩芯样本并获得测井曲线的步骤所用方法为:录井方法和/或测井方法。
进一步地,
所述将提取所述岩芯样本的井的地层结构进行划分,并确定标志层的步骤具体为:
将提取所述岩芯样本的井的地层结构划分为多级层序,并确定处于同一个上一级所述层序内的各层序之间的标志层。
进一步地,
所述对所有标准井的地层结构进行统一的步骤具体为:
使所有所述标准井的层序级数相同,处于同一个上一级所述层序内的层序数量也相同。
进一步地,
最低一级的所述层序的个数以地层减薄区域可划分的最多个数为准。
进一步地,
所述确定标志层的步骤具体为:将测井曲线特征明显的地层确定为标志层。
进一步地,
所述确定每个子区内的标准井的步骤具体为:
将同属于一个子区内的所有井的地层结构进行比对,找到地层结构最完整、测井曲线特征最明显的井确定为该子区的标准井。
进一步地,
所述确定每个子区内的标准井的步骤具体为:
将同属于一个子区内的井的地层结构进行比对,将多个地层结构不完整、测井曲线特征不明显的井进行拼合,形成该子区内的标准井。
进一步地,
在所述对所有标准井的地层结构进行统一的步骤之后进一步包括:
在矿区内利用人工地震方法,获取地震剖面,提取地震剖面同质同向轴;
将每个子区的地层结构进行整合,建立整个矿区的地层结构分布图,并建立所述标志层与所述地震剖面同质同向轴的对应关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矿区地层结构划分方法通过层序地层学原理按层序旋回标准对岩芯样本进行分析,可按实际厚度对地层结构进行更合理的划分,避免发生穿时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矿区地层结构划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矿区地层结构划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矿区地层结构划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所述矿区地层结构划分方法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54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显示器及其组装与拆卸方法
- 下一篇:电池状态检测记录分析仪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