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地表表层模型构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5338.1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6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龙资强;敬龙江;胡善政;耿春;黎书琴;蔡力;曹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谭昌驰 |
地址: | 610213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表 表层 模型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近地表表层模型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地震勘探的主战场主要集中在山地、沙漠、黄土塬等复杂地表区,所面临的地表条件异常复杂,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表层特点,存在高速层顶界不平坦和表层速度横向变化大的情况,因此表层问题是地震勘探的首要问题。
另外,随着各油田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目标向低幅度、小断块和岩性圈闭的勘探方向转移,勘探难度不断加大,精度要求不断提高。为了准确地分辨出地下复杂圈闭,静校正的问题目显突出。然而,由静校正引起的闭合问题是复杂的,它是由基准面、高速层顶界面、地面调查点、交点、表层模型、时深曲线、替换速度和计算方法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在静校正计算中,如果上述因素不可靠或使用不当,就会造成剖面闭合问题或构造形态失真问题。这是勘探中长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低幅度构造的勘探尤为突出。要解决上述问题,如何建立准确的表层模型是关键所在。
利用建立近地表表层模型来计算静校正量的方法,从原理上来讲是非常可靠和真实的,能够反映近地表地质层的变化规律。只是如何求取到符合表层地质规律的模型是非常困难的工作,调查点数量的多少、对该地区沉积规律的了解,均影响表层点(例如,地面表层上的炮点和检波点)的解释成果。另外表层点处的模型即便可以真实的确定,但表层点间低降速界面形态,往往得不到准确的确认,这样就会使模型造成偏差,进而影响校正量精度和处理精度。
现有的针对各个炮点和检波点构建近地表表层模型的方法多采用厚度线性内插法,然后逐段进行调整厚度。这种工作不但繁琐,效率低,而且受人为因素影响,所解释的结果带有不确定性。由于地震采集与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如何准确求取表层模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需要一种能够更精确地求取表层点的近地表表层模型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地表模型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在地面表层上采集多个待求点的地表高程和坐标数据;(b)在所述待求点所在的区域内确定预定数量的表层调查点,并获取每个表层调查点处的参考层界面的高程和目标层界面的高程;(c)基于每个表层调查点处的参考层界面的高程和目标层界面的高程,计算与每个表层调查点对应的参考层界面与目标层界面之间的层间相关系数;(d)基于计算的与每个表层调查点对应的参考层界面与目标层界面之间的层间相关系数,计算与每个待求点对应的参考层界面与目标层界面之间的层间相关系数;(e)基于计算的与每个待求点对应的参考层界面与目标层界面之间的层间相关系数以及每个待求点处的参考层界面的高程,计算每个待求点处的目标层界面的高程,从而构建待求点的近地表表层模型。
所述待求点可以是炮点或检波点。
所述表层调查点可以是炮点或检波点。
所述参考层可以是地面表层,并且待求点处的参考层界面的高程是所述待求点的地表高程。
所述参考层可以是地面表层以下的地质层,当所述参考层先前作为目标层进行步骤(a)至(e)的计算时,可获得在每个待求点处所述参考层界面的高程。
在步骤(c)中,可根据以下等式(1)计算与表层调查点x对应的参考层界面i与目标层界面j之间的层间相关系数Kij(x):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53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混肥料的制备装置
- 下一篇:一种4000孔漏板加强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