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精度转换波各向异性叠加速度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5309.5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1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罗红明;李忠;何光明;陈爱萍;王栋;陈三平;刘奇琳;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郭鸿禧 |
地址: | 610213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精度 转换 各向异性 叠加 速度 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探调查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转换波各向异性叠加速度的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石油地震勘探的野外地震资料处理解释。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60年代多次覆盖叠加技术出现以来,速度分析就成为地震数据处理的核心环节。在地震勘探的早期阶段,地质构造较为简单时,基于水平层状介质理论假设的双曲线型时距方程的叠加速度分析技术就能满足要求。随着勘探区域的日益复杂和以及转换波成像方法技术的逐渐成熟,提出了转换波各向异性介质的速度分析技术。速度分析技术的核心环节就是旅行时的计算方法,目前对转换波各向异性介质旅行时的逼近方法可以归结为以下3种:
(1)转换波非双曲线旅行时计算方法——双平方根方程(DSR)法,这类方法对于长排列数据来说精确度较高,但其计算依赖于纵波数据。
该方法虽然更精细地考虑了转换波在转换点前后速度不相等而引起的旅行时也不相等,但对于实际常见的各向异性介质中,纵波反射旅行时具有非双曲线时差特性并非仅仅是速度转换点前后速度不相等引起的,而且随排列长度的增大各向异性的非双曲线现象更加明显。显然,常规非双曲线旅行时方程已经不能满足描述地震勘探中日益复杂的地球介质模型的需求。
(2)高阶泰勒级数展开法,这种方法既适用于转换波,也适用于非转换波。
该方法对排列的长度有一定的限制,对各向异性介质中速度分析主要分析短排列的时差曲线,如何充分利用中、长排列的时差曲线可能携带的各向异性信息是今后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3)分式展开法,该方法通过对反射波旅行时的泰勒级数表达式作进一步推导优化得到。
该方法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近似方法,在大偏移距极限的情况下,计算显然是不合理的。
基于上面3种转换波各向异性介质旅行时的逼近方法的局限性以及目前各向异性介质是转换波处理成像的技术瓶颈等因素,需要一种高精度转换波各向异性叠加速度分析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精度转换波各向异性叠加速度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式1计算转换波的旅行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53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