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流型垂直轴风力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4945.6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8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刘竹青;刘继昂;丁涛;王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3/04;F03D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48 | 代理人: | 徐林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流 垂直 风力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力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垂直轴风力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包括万向导流装置的导流型垂直轴风力机。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威胁,风能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被重视。我国的风力资源丰富,而且还有一些国家电网还未涉及到的偏远农村地区,因此,小型垂直轴风力机具有相当可观的使用价值。在围绕如何提高垂直轴风力机效率的问题上,科研人员在讨论如何改进风力机的材料、翼型、成型工艺的同时,也将目光渐渐转移到通过增置导流板、遮风罩等手段来提高风力机的整体工作效率,如专利号为ZL2005200420019、名称为:一种超大功率的风力机。此类型发明虽能应对万向来风,也能一定程度的将迎面来风按速度需求引入迎风做功区,提高效率,但是由于处于叶片旋转出风端的无用入流导风板将阻碍出流,使得出流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又降低了效率。另外如发明专利2008100223694.x,名称为:高效径流双轴风力机等。该类型只在迎风区安装导流板,虽然解决了迎风做功区增矩问题,又解决了迎风阻力区的减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垂直轴风力机的工作效率,但是却都忽略了背风无功区的风能可利用问题;另外,在文献中看到关于喷嘴式风力机记载,其喷嘴结构同样是由两导流板组成,但其喷嘴的功能仅是围绕增大风力机迎风做功区扭矩,但背风无功区叶片仍无法主动旋转做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流型垂直轴风力机,通过万向导流机构的迎风导流板和背风导流板将自然风收集起来,实现了增加处于迎风做功区叶片做正功、减小处于迎风阻力区叶片做负功、推动处于背风无功区的叶片主动旋转做正功的三大目标,从而提高风力机的整体工作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流型垂直轴风力机,包括底座8、垂直轴4、安装在垂直轴4上的叶片7以及与垂直轴4的下端连接的动力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迎风导流板6与背风导流板5固定连接在转盘3上;转盘3与其下方的底座8构成可转动的连接;顶盖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方向舵1,顶盖2的下方固定连接迎风导流板6与背风导流板5,顶盖2与其下方的垂直轴4的上端构成可转动的连接。
背风导流板5布置于叶片7的外围的背风无功区;迎风导流板6布置于叶片7的外围的迎风区。
所述迎风导流板6布置为与叶片7旋转所形成轨迹圆的半径延长线的夹角θ角为45°。
在叶片7旋转所形成轨迹圆中,通过与背风导流板5、迎风导流板6的交点的两条半径之间的夹角β角为110°~130°,且β角的大小根据叶片7数目的变化进行调整。
所述叶片7为弯曲阻力型叶片,其受风面对应于背风导流板5及迎风导流板6的内侧出口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万向导流机构,能够起到增加迎风做功区叶片做正功,减小迎风阻力区叶片做负功,增加背风区无功区叶片做正功的作用,从而提高垂直轴风力机整体工作效率,另外方向舵的设计可以使其应对万向来风。
2、本发明的导流型垂直轴风力机结构简单,质量轻,制造成本低,连接稳固,生产加工简单,安装拆卸维修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导流型垂直轴风力机的做功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万向导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万向导流机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导流型垂直轴风力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方向舵 2 顶盖
3 转盘 4 垂直轴
5 背风导流板 6 迎风导流板
7 叶片 8 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2-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导流型垂直轴风力机包括底座8、安装在底座8上的垂直轴4、安装在垂直轴4上的叶片7,与垂直轴4的下端连接的动力输出机构,以及在叶片7所构成的风轮外围配置的万向导流机构。
其中,所述动力输出机构可为变速箱,并且变速箱的传动输出轴可连接发电机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49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镓离子场发射微推进器
- 下一篇:超长钢筋混凝土水池无缝结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