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蜂窝状密集部署网络结构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4090.7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5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洪鼎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18 | 分类号: | H04W16/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爽 |
地址: |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状 密集 部署 网络 结构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蜂窝状密集部署网络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接入已逐渐成为了有线接入的有效支持、补充与延伸。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为:WLAN)因为在很多场合下优于有线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如展厅、会议室、医院等。当然,无线局域网并非是完美无缺的,也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实现WLAN的全面覆盖?有些区域用户少、有些区域用户多,如何实现用户的密集接入等等。
一台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为:AP)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以支持同一时间的并发用户只有30个左右,如果用户多了,射频信号就会在空中产生彼此的冲突,导致整个局域网性能下降,用户体验大大降低。为了满足在用户密集情况下,接入的用户数多且能同时保证WLAN的网络性能,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如图1所示的蜂窝状密集部署方案示意图,也即每个蜂窝单元中部署一个AP,且不同的蜂窝单元的AP按照1、6、11信道穿插进行蜂窝部署。同时,在这种部署下,为了减少同频干扰,接入控制器(Access Controller,简称为:AC)调整每台AP的发送功率。但是,由于移动台(Station,简称为:STA)的发送功率并不受AP的控制,而且STA的发送功率一般都在10dbm以上,也就是说通过调整AP的发送功率来减少同频干扰,也只能调整到和STA同样的功率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如果将AP的发送功率再调低,即使AP之间的同频干扰会降低,而STA导致的同频干扰一样严重;另外还会带来隐藏节点的问题;同时,为了保证AP的一定覆盖范围,AP的发送功率也不能太低,至少要维持在20dbm到10dbm之间。因此,这种方案无法解决目前WLAN用户密集应用的场合。
发明内容
为了有效提高网络吞吐率,本发明提供一种蜂窝状密集部署网络结构,包括:
组成无线局域网的每个蜂窝单元中设置至少2个AP,所述至少2个AP工作的信道之间至少相差5个信道。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网络结构的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若接入点AP在第一时刻接收到接入控制器AC发送的工作指令,则根据所述工作指令工作第一预设时间段,所述工作指令为所述AC在判断所述AP为第一类AP时发送的,所述第一类AP为共同工作时彼此之间不产生同频干扰的接入点;
若AP在第一时刻接收到AC发送的静默指令,则根据所述静默指令静默至少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所述静默指令为所述AC在判断所述AP为第二类AP时发送的,所述第二类AP为对所述第一类AP产生同频干扰的接入点。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网络结构的又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接入控制器AC识别归属于自身控制的接入点AP为第一类AP或第二类AP,所述第一类AP为共同工作时彼此之间不产生同频干扰的接入点,所述第二类AP为对所述第一类AP产生同频干扰的接入点;
在第一时刻向第一类AP发送工作指令,以使所述第一类AP根据所述工作指令工作第一预设时间段;
并在第一时刻向第二类AP发送静默指令,以使所述第二类AP根据所述静默指令静默至少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在每个蜂窝单元中增加接入点数量,有效满足了高密度用户接入的要求,同时,由于各个接入点工作的信道之间至少相差5个信道,有效避免了彼此间的同频干扰,而且提高了网络的吞吐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蜂窝状密集部署方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蜂窝状密集部署网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网络结构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网络结构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网络结构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网络结构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网络结构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网络结构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40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