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地型立体建筑的建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173576.9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2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建筑 建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地型立体建筑的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国土面积约144亿亩,其中,耕地约20亿亩,占全国总面积的13.9%。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中国人均仅0.1公顷,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中国则需负担8人。近年来,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和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耕地被用作建筑用地,耕地不断缩减、人地矛盾日趋尖锐。
目前,城市、工矿、交通等建筑用地12亿亩,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8.3%,如何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化的发展中,节约使用土地,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问题。别墅、中低层建筑具有占地多、土地使用率低的特点,但它们有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中十分重要的建筑类型,对满足人类的居住和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有的高层建筑设计建造方法基本采用四周设置建筑的外墙维护,内设支撑系统,在一定的层高设置楼板,楼板上通过内墙分割设置房间,满足了人类的居住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然而,这样的建筑楼房相对来说比较封闭,与外部自然环境隔绝,尤其是在楼间距离较小的时候,楼房内的采光等条件非常局限;而对于一些富裕的人们来说,为了居住生活的更加舒适,大多会选择购买别墅,但现有的别墅都是直接建造在地面上,占地面积较大,对于日益短缺的土地资源来说,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土地资源日益短缺与建筑用地需求量大的矛盾,提供一种节地型立体建筑的建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地型立体建筑的建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开挖地面,建立支撑系统的基础,该基础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柱下十字交叉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
(2)在基础上建造支撑系统,所述的支撑系统由筒体、柱或巨型柱或桁架柱、和/或剪力墙构成;
筒体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钢、型钢混凝土、钢骨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纤维混凝土建造,筒体设计成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多边形、圆形;每边尺寸为1.5m~10m,筒体之间的间距为8m~80m;
柱或巨型柱或桁架柱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钢、型钢混凝土、钢骨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纤维混凝土等建造,柱或巨型柱可设计成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多边形、圆形等,每边尺寸为0.5m~2m为宜;柱或巨型柱或桁架柱之间的间距为6m~80m;
剪力墙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型钢混凝土、钢骨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纤维混凝土等建造,主要根据抵抗水平荷载的需要而设置,也可不设置;
(3)在一定高度设置梁式转换系统,与支撑系统相连,高度为6m~50m,所述的梁式转换系统采用实腹梁转换(普通梁、宽扁梁)、桁架转换(空腹杆桁架、斜腹杆桁架)、箱形转换、厚板转换;梁式转换系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钢、型钢混凝土、钢骨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纤维混凝土等建造,具体尺寸是由支撑系统控制的;
(4)在梁式转换系统之上建造楼板系统,楼板系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纤维混凝土、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建造;
(5)在楼板系统建造建筑物,建造方法与地面建造方法相同,也可采用悬吊方案,建筑物悬吊于顶部的梁式转换系统和楼板系统;所述建筑物包括别墅、低层、多层建筑。
本发明的节地型立体建筑的建造方法适应于别墅、低层或多层等中低层建筑的建造,改变传统高层建筑在一定层高的楼板上设置房间的建造方法,拆除现有建筑中的外墙,使建造在楼板上的建筑物与大自然环境相连,形成立体式的建筑效果,由于采用了立体式建筑,所以,比地面直接建造,具有明显的节地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采用本发明的一种节地型立体建筑的建造方法,建造节地型立体别墅,具体步骤如下描述:
(1)开挖地面,建立支撑系统的基础,该基础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柱下十字交叉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
(2)在基础上建造支撑系统,所述的支撑系统由筒体、柱或巨型柱或桁架柱、剪力墙构成;
筒体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筒体设计成为正方形;每边尺寸为1.5m~10m,筒体之间的间距为8m~80m;
柱或巨型柱或桁架柱为多边形,每边尺寸为0.5m~2m,圆形时直径为0.5m~2m;柱或巨型柱或桁架柱之间的间距为6m~8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35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紧缩异型光纤复合架空相线
- 下一篇:一种木塑复合材料型材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