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然冬虫夏草的增产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73072.7 申请日: 2012-05-30
公开(公告)号: CN102696392A 公开(公告)日: 2012-10-03
发明(设计)人: 苏诚玉;胡晓宁 申请(专利权)人: 苏诚玉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
代理公司: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代理人: 马英
地址: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段*** 国省代码: 甘肃;6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天然 冬虫夏草 增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天然冬虫夏草的增产方法。

背景技术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生长在青海、甘肃、西藏、四川、云南、贵州等地高寒地带和雪山草甸之中,是蝙蝠蛾孢、蝙蝠蛾拟青霉寄生在蝙蝠夜蛾的幼虫体内,经过秋、冬、春、夏的孕育,生成的蝙蝠夜蛾的幼虫与虫草菌的复合子实体,是一种珍稀名贵、食药两用补益佳品,享有极高的盛誉。《本草从新》记载:虫草具有“保肺益肾,止血化痰,止劳嗽”等作用。《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具“秘精益气,专补命门”,“与鸭同煮食可抵人参”之功效。《重庆堂随笔》记载,冬虫夏草“具温和平补之性,为虚疟、虚痞、虚胀、虚痛之圣药”。中医认为,虫草入肺肾两经,即补阴肺,又补肾阳,是唯一的一种能同时平衡、调节阴阳的神奇药物。是治疗肺、肝、肾疾患的要药。同时,又具抗衰老、增强免疫、降血脂、提高机体应激力等多种保健功能,是中老年不可多得的保健佳品。所以近年来,随着对冬虫夏草营养和药用价值认识的普及,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冬虫夏草的需求不断增大,导致乱采滥挖不断加剧,资源破坏越来越严重,致使野生冬虫夏草资源锐减,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和破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都对野生冬虫夏草依法保护,严格控制采集数量。卫生部规定保健食品﹑药品中不得使用野生冬虫夏草,为了弥补药源的不足,人工虫草应运而生。

天然冬虫夏草是以蝙蝠夜蛾(Hepialus armoricanus)的幼虫体为寄主,蝙蝠夜蛾主要生活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草甸之中,以蓼科植物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小大黄(Rheum pumilum),豆科黄芪属(Astragalussp.),蔷薇科金腊梅(Potenitilla frutiusa)等植物根部为食物。由于蝙蝠夜蛾和珠芽蓼在低海拔区不能存活,因此,以蝙蝠夜蛾幼虫为寄主人工培养冬虫夏草不能实现。国内外人工虫草多以瓶栽(大米培养基)及液体发酵为主,90%以上的虫草制剂均以菌丝体替代,以弥补天然虫草资源不足,让这一昂贵的补益佳品进入寻常百姓家,为中老年的保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同时,也存在着产品上的缺陷,菌丝体缺乏昆虫体特有的昆虫蛋白、蜕皮激素、保幼激素、胃泌素、胰岛分泌素、溶菌酶等生物活性物质,菌丝体培养多以动植物蛋白及无机盐类为培养基,浓缩干燥后,存在品味不正、纯度不高等缺陷。 

总体来讲,国内有关冬虫夏草人工增产获得成功的报道不多,多数仍属于仿生栽培范畴,即“利用蝙蝠夜蛾的趋光性和趋化性,诱集成虫增加产量”形式,受气候、生态、环境等条件限制重复性差,还未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和实践的验证,国内实际上还未能进行正常的人工栽培。有专家认为:目前冬虫夏草人工栽培尚存在难度,受各地自然条件差异的影响,即使成功的范例,距产业化生产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基本都是以深层发酵获取菌丝体为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天然冬虫夏草增产的新途径,可以利用天然环境诱集蝙蝠夜蛾群集,同时增加蝙蝠夜蛾幼虫的感染率,以达到增加单位产量的目的,从而实现产业化生产。 

为此,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天然冬虫夏草的增产方法,该方法的具体做法如下:

(1)天然冬虫夏草增长基地的选择:选择海拔在3000m以上,蓼科植物珠芽蓼、头花蓼、小大黄,豆科黄芪属,蔷薇科金腊梅植物植被丰富,历年来均有野生冬虫夏草生长的高山草甸;

(2)诱集灯的设置:在蝙蝠夜蛾成虫期时利用330~400nm的紫外波长高压汞灯进行诱集,每亩草甸架设6-10盏高压汞灯,使其周边的蝙蝠蛾成虫飞集在虫草基地,以增加产卵量;

(3)诱集液的配置:乙醇5-10%(V/V)、食醋40-60%(V/V)、白沙糖5-8%(W/V),蜂蜜3-6%(W/V),加水至100-150ml;备用; 

(4)蝙蝠蛾被毛孢和蝙蝠蛾拟青霉菌种的培养基筛选和制备:

a)液体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200-300g  蛋白胨5-10g 葡萄糖10-15g 蚕蛹粉10-20g  磷酸二氢钾1-3g   磷酸氢二钾1-3g 硫酸镁1-3g  酵母浸膏5-10g   加蒸馏水至1000 m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诚玉,未经苏诚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30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