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简支全封闭板撑结构沉降后浇带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2134.2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0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龚剑;朱毅敏;高振锋;周虹;许铭;薛永申;孙晓鸣;赵兴波;顾黎骏;谢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0008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支全 封闭 结构 沉降 后浇带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沉降后浇带施工方法,特别是一种简支全封闭板撑结构沉降后浇带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沉降后浇带。
在建筑地下工程施工中,当前的沉降后浇带施工方法一般采取临时钢管支撑或混砼形式,支撑住后浇带两侧结构。支撑梁或钢管按一定间距布置,梁(钢管)与梁(钢管)之间的楼板是缺失的,该后浇带支撑形式仅解决了后浇带间水平传力及竖向自由沉降问题。但对于基坑较深、基坑安全要求较高的地下建筑,后浇带面积及影响范围较大的基坑,后浇带两侧结构间的水平运输问题、首层雨水漏水问题以及高空坠物危险等均无法满足,可能需要采用其他附加措施来处理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支全封闭板撑结构沉降后浇带施工方法,以解决在沉降后浇带区域封闭之前,满足沉降后浇带水平传力及竖向自由沉降问题的前提下,沉降后浇带位置的止水作用、沉降后浇带两侧结构间的水平运输以及防止竖向高空坠物。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简支全封闭板撑结构沉降后浇带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主楼和裙房侧均设置楔口梁,待两侧环梁浇筑完成后,在主楼结构板和裙房结构板的楔口梁之间设置简支全封闭板撑结构作为后浇带支撑,最后浇筑后浇带支撑。
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简支全封闭板撑结构,使得整个后浇带区域不存在洞口、楼板缺失的情况,从而有效解决了首层板止水问题,使得地下结构的施工不受首层板漏水影响,同时也消除了上部结构施工的高空坠落危险源。
2、通过简支全封闭板撑结构沉降后浇带,将地下室主楼和裙房区域各楼层连成一个整体,有效解决了裙房与主楼间的水平运输问题。
3、简支全封闭板撑结构既可以解决后浇带水平传力的问题,又可满足后浇带两侧主楼跟裙房的自由沉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沉降后浇带板撑节点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主楼结构板 2、裙房结构板 3、简支全封闭板撑结构
4、后浇带边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简支全封闭板撑结构沉降后浇带施工方法,首先在主楼和裙房侧均设置楔口梁,待两侧环梁浇筑完成后,在主楼结构板和裙房结构板的楔口梁之间设置简支全封闭板撑结构作为后浇带支撑,最后浇筑后浇带支撑。
实施例,在上海中心大厦裙房地下室施工中,由于裙房采用逆作法施工,由B0层到B5层逐层进行施工,整个后浇带近350m长,面积达1000m2左右,在逆作过程中,为解决裙房与主楼间的水平运输问题以及竖向高空坠物危险源,采用本发明简支全封闭板撑结构沉降后浇带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在主楼结构施工时,在主楼结构板1外边缘留设一圈楔口式环梁;
(2)在裙房施工时,根据结构分块,分别形成裙房侧的后浇带换撑楔口梁;
(3)待裙房侧后浇带换撑楔口梁形成后,在主楼结构板1与裙房结构板2的楔口梁之间设置简支全封闭板撑结构3,采用薄膜使主楼及裙房侧的楔口梁混凝土结构与简支全封闭板撑结构隔离开,及时浇筑该区段的主楼与裙房间简支全封闭板撑结构沉降后浇带;
(4)待主楼沉降趋于稳定后,凿除后浇带简支全封闭板撑结构,接通原预留钢筋,浇筑永久结构梁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同等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21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诊断并校正激光光束发散角及光束质量的装置
- 下一篇:碰撞防止装置